• 62阅读
  • 0回复

农村科技工作要打开思路打开眼界——在全国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3年2月2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2
第3版()
专栏:

农村科技工作要打开思路打开眼界
——在全国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1983年2月2日)
方毅
(一)
召开这样全国性的农村科技工作会议,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现在农村形势大好,大家都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农村科学技术工作前进。这股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农业的进步,来自农村的进步,来自农民的进步。恩格斯讲过,社会需要比十个大学更能推动科学进步。在我国农村,正在出现这种新的势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生产关系适合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更加适应了,唤起了群众的新的需要,社会的新的需要。
过去我们往往只是强调要领导重视,现在看来,更重要的是要有广大农民的重视,要有生产者的切身需要,要有广大农民的自觉性,懂得要靠技术进步来发家致富。
过去我们往往只是想靠国家出钱,靠行政办法来推广技术,现在看来,只要农民真正对采用新技术有了紧迫感,他们会开辟多种多样的途径;他们也舍得花钱,舍得投资买技术;技术推广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过去我们往往只是强调给农村培养和配备脱产的技术人员。现在农村出现的“专业户”“科技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造就千百万既掌握技术、又善于经营的新农民,我国农业的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以及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才会有更加可靠的保证。
当然,这决不是说,不需要领导的重视,不需要国家的扶持,不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的。我们的意思是,在分析农村形势时,开展工作时,首先要着眼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把领导的重视、国家的支持和专家的努力同群众的积极性密切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就会有巨大的活力。
(二)
这次会议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讨论了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的任务,同志们提出了很多好意见。现在,我想就以下几点谈谈看法。
第一,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造,对于实现战略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二万八千亿元的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据初步测算,在能源、钢铁、汽车、电子、宇航等工业方面,我们到公元2000年还不可能达到美国七十年代初期的产量与产值水平。但是,在农业方面,我们1981年的粮食、棉花、肉类的产量已超过美国七十年代初期的数量。因此,使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保持一定的份额,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保证,而且也是实现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这是很艰巨的任务。出路在哪里?在于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造。这方面潜力还是很大的。比如,全国各地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广大地区还极少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如果我们做好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大幅度提高中低产地区的产量,对于实现农业的发展目标,将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二,农村科技工作要为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和建立新的产业服务,依靠技术和经济的结合,推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西方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我们不可能这样做。我们要走出一条新路子来,要使这批劳动力在农村中充分发挥作用。我国农业向商品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必将开辟出许多新的生产门路、新的产业和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这是创造农村就业机会的根本途径。但是,这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还要做大量的技术开发工作,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
第三,农村科技工作要为农村的全面建设服务。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加以农村经济力量有限,只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忽视了农村的全面建设,对建设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也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农村能源的短缺早就是严重的问题。生产与流通的发展,又提出了农村交通建设问题。农民富裕了,也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卫生条件,发展村镇建设和文化设施。如果我们的工作跟不上,就会妨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生态建设、资源建设和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由于吃了大苦头,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是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的,三令五申要保护森林资源,大力绿化造林。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面貌,还得要做长期的、艰苦的努力。这件事,决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可以完成的。子子孙孙要当作大事来做。至于土壤恶化、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现在还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向我们科技界提出了重大的课题。
上面讲了四点,当然没有包括农村科技工作的全部任务,只是我感到有必要特别加以强调的一些方面。总之,我们的农村科技工作一定要打开思路,打开眼界。要从只抓粮、棉、猪中跳出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要从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中跳出来,想到长远的、根本的利害,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我国有几千年的农业生产经验,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科技能力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外国的技术,外国的好东西,我们要认真学,但又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同传统的经验与技术结合起来;要努力发展劳力密集、知识密集而又节约资金、节约能源的产业;要看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一方面保留着集中进行的大规模经营的部分,另一方面又有分散的规模比较小的经营特点,应当向他们提供适用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这样,我们将会逐步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路子。
(三)
农村科技工作这几年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应该说,改革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我们在考虑农村科技工作的改革时,应当明确这样一点,就是要依靠群众依靠社会。我想这应当是我们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点上,以往我们认识和重视是不够的。
按照过去的老办法老框框,各个部门成立各自的体系,不仅是农林牧副渔各搞一套,科研、生产、教学也是各搞各的。并且又都是依靠行政隶属关系来指挥,靠官办机构,靠国家花钱。看来这不是个好办法。现在有的地方是建立联合的机构。有的还大力支持各种技术服务机构,不管它是国营的,集体所有的,还是私人经营的,都把它们纳入到整个体系中去。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总结。
农业和农村建设是综合的领域。它所涉及的科学门类是极其广泛的。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传统的学科如数理化,新兴的技术如计算机、遥感和生物工程,几乎没有一门科学技术不可以在那里找到用武之地。我们应当组织各方都来为农业和农村建设服务。过去不是也讲支援农业吗?为什么见效不大,甚至难以为继呢?看来有些经验教训值得研究。过去常常把一些并不成熟、并不适合实际情况的技术送下乡去,或者仅仅是单项技术,缺乏配套的保证,因而难以在生产实际中应用。还有过去所谓支援,其实是“无偿援助”。援助单位成为负担,难以为继。受援单位反正不花自己的钱,成败得失漫不经心。现在不少地方采取签订合同、有偿转让的办法,加重了双方的责任,利害相关,效果就好了。
农村的智力开发,现在远远跟不上形势。有二亿多的文盲,科盲就更多了,这怎么能搞好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中造就众多的各式各样的专业人才,再也不能耽误了。各地创造了不少新的方式新的途径。比如举办农民技术夜校、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中等农业学校试行户来户去,等等。农业广播学校和农村科技节目,受到农民的欢迎,希望能够得到加强和适当增加广播时间。现在不少农村都有电视机,但我们还没有利用电视向农村传播生产技术知识、技术经济信息,以及讲究卫生、破除迷信。地方电视台在这方面更是大有可为的。
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科技人员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生产第一线去。这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这同过去把科技人员赶下乡去接受所谓“再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为了支持和鼓励这种变革,国务院已经指定有关部门在制订必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工资改革、考核办法、奖励制度、户口管理等。劳动人事部对此是积极的,已经作了一些工作。对于已经长期在农村辛勤工作的科技人员,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和关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改善科技人员的物质条件是非常需要的急迫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各级领导应当懂得尊重和爱惜科技人员,应当尽一切力量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能有施展才能、大显身手的机会。还应当十分重视从科技人员中选拔领导干部,改变我们的干部结构,使一大批知识化、专业化、年青有为、德才兼备的同志,充实到我们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四)
最后,我简单就科技战线的改革问题讲点意见。
前几天,耀邦同志作了关于改革问题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提纲挈领,势如破竹,十分透彻,非常重要。它必将对全国的改革进程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战线这几年来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一个是科学技术的作用,一个是科技人员的作用。现在,我们党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提出了干部结构改革要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新要求。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并指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是振兴经济的一个战略问题。这就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一个根本的转变。
但是,必须看到,要全面贯彻落实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使科学技术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要求,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不改革就很难前进。改革就会更好地出人才、出成果、出速度、出效益。
在我们科技战线,从研究机构的体制直到各级各部门科技管理体制,从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研究条件的管理,到科技人员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奖惩,从科技工作内部的相互关系与各种规章制度,到科技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相关连的各种渠道、规定,虽然这几年也有点小改小革,但还要研究如何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正如耀邦同志指出的,也要全面而又系统地改。
具体怎么改,必须全国统一。各部委领导机关有责任深入调查研究,进行试点,提出方案。但领导机关的意见,应当是依赖于集中基层的好经验。还有许多问题,不可能靠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办,那本身就不符合改革的精神。在这类问题上,要发动大家来试验,来总结经验。
我想,从科技工作的情况来说,当前改革的要求应当首先是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应当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刻苦攻关和大力推动技术转移的积极性。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四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行各种形式的技术责任制,包括技术承包责任制,是关键一环。没有技术责任制是绝对管理不好科学技术工作的。责任制就是要把权、责、利三者结合起来。对技术人员应当按照他们所担任的职务,所处的岗位,赋予相应的权力,给予相应的报酬。
技术责任制和民主集中制、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是有区别的。我们党和政府的组织原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于学术思想上的不同见解不同学派,应当通过自由讨论,通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来求得结论,既不能少数服从多数,也不能以权威的意见为结论。技术工作又不同于这二者。必须依靠权威。由负责本项技术工作的专家作出必要的决断。这本来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可是多年被搅乱了。现在应当加以澄清。
我国科技力量,总的来说还是不足的,面临的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组织管理、培养干部等任务是很艰巨的。因此,首先应当组织他们做好所承担的本职工作,明确责任和权力,使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做工作,并应按照他们的工作贡献进行考核、评价和奖励。
不少科技人员在本职工作以外,还有余力,愿意承担兼职、兼课任务或者业余时间从事科技和教育活动,这也是发挥我们科技潜力的一个方面,应当加以鼓励。他们作出来的成绩,同样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要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相结合、职工福利和劳动成果相联系,多劳多得。科技工作千差万别,性质不同,工作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不能简单地按一个划一的办法来处理,必须区别情况区别对待。
改革必须试点。这是保证改革得以有秩序地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我们能够真正看准了坚决实行改革的必要条件。
人才流动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凡是自愿从城市到农村去,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去,从较发达地区到边远地区、经济、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去,对方愿意接收的,原来所在部门和地方应当积极支持,不得阻拦。对于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也一定要进行调整,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这方面也应当相应地作出各种规定。
改革要勇于探索,敢于破旧创新。不要因为改革的创议,与现行的某些章程不合,与人们习惯的观念和传统的做法不合而去反对它。判断是非的标准应当是耀邦同志提出的三点,即是否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对于改革的不同意见,应当进行同志式的探讨,不要打棍子扣帽子。无论是反对错了,还是改革的创议不合适,都应当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正确对待。
我们做领导工作的尤其应当满腔热情地支持一切立志改革、勇于创新的同志,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认真吸取他们创议中一切有价值的意见。
我们都在科学技术战线工作。科学的精神,就是革新的精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又是最为求实的精神。我们应当以这样的精神来对待伟大的改革潮流。
温元凯同志是科技战线上的一位青年,他已经这样做了。他的试验,已经开始收到了一些成效。我们希望他取得更大的胜利,我们也应当学习他的创新的精神。
我相信,大家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改革的总方针去做,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步骤去做,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我们一定会取得令人高兴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