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雄奇瑰丽的革命诗史——《柳亚子诗选》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2
第5版()
专栏:

雄奇瑰丽的革命诗史
——《柳亚子诗选》读后
金绍先
近得徐文烈同志寄赠他与刘斯翰同志合编笺注的《柳亚子诗选》一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重温遗作,思绪万千。柳亚子先生自辛亥革命,丙辰讨袁,发展到旗帜鲜明地参加国民党左翼工作,从抗日,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各个历史阶段,他作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民革”的发起人之一,奔走呼号,声嘶力竭,举凡对于国势的兴亡,民生的苦乐,友朋的聚散,乃至个人的出处,无一不发为诗歌。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尤在于他识见高远,志节坚贞,每当历史关键时刻,都站在左翼前列。读罢诗集,使人掩卷长叹,深切感触到近百年来的时代脉搏在激烈地跳动着,说它是一部雄奇瑰丽的革命诗史,我想并不为过。
柳亚子作诗,绝非为诗歌而诗歌,而是把诗歌当作革命的武器。因此我们都说先生是一位革命诗人。茅盾同志说过:柳诗是具有“新的革命内容”的旧诗,是“旧瓶装新酒,更见芳烈”,此话极为中肯。先生固未尝自囿于诗人,世人亦不仅以单纯的诗人看待先生。即使是就诗而言,也确实是才调纵横,高视千古。观其《论诗六绝句》,鄙薄同光枯寂,目无余子。所为赠答唱酬诸作,无不激越悲怆,披沥肝胆。间亦为轻曼小诗,如《怀人》、《消息》、《哭苏曼殊》、旅游杂诗等,又多风神秀韵,境意清新,峭逸刚柔,兼融其美。先生少时喜用“春蚕”、“青兕”笔名,渊源于义山的情韵与稼轩的沉雄,集中尝用“箫心剑态”一语发抒胸臆,我们可以把它移作评价柳诗的高度概括。
同郭沫若同志称先生为“今屈原”一样,我们又都说柳亚子先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最喜爱辛稼轩、陆放翁,也喜爱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夏完淳。当我重读《题〈张苍水集〉》和《题〈夏内史集〉》诸诗时,深为它们那种洋溢着苍凉真挚、慷慨悲歌的感情和斗志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所心折!他之所以半生致力于研究南明史,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就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他在九龙“羿楼”藏有好几百种南明史料,并著有南明史稿,如夏允彝、完淳父子合传、吴昜(日生)传、吴志葵传、杨娥传等,可惜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时都化为“劫灰”。他在桂林时曾写有《忆劫灰中的南明史料》与《续忆劫灰中的南明史料》。
柳亚子诗作宏富,有如放翁万首。他曾向我钦赞毛主席的谦虚下士,出示1945年10月毛主席在重庆给他的手书:“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可惜我只能读,不能做。但是万千读者中多我一个读者,也不算辱没先生,我又引以自豪了。”毛主席这封信虽是语多谦抑,而柳亚子先生对毛主席的诗词却衷心表示敬仰。正如《沁园春》和毛主席咏雪之作里说的:“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他曾说:“毛主席日理万机,不可能多所吟咏,因此他的诗词
‘质胜于量’,而我的诗词则‘量胜于质’”。尝见他为人题咏,不假思索,下笔成诗,而又几乎句句用典,引古喻今,铢两悉称,这就使我对杜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有了实感。我读过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论近代著名诗人赵熙(尧生)先生诗云:“见者莫不以为苦吟而得,其实皆脱口而出,不加锤炼”。这话用来描述先生的诗作,也非常贴切。
这个选本,只选辑了柳亚子的诗词400多首,据估计“可能还未及柳诗总数十分之一”。但是,凡属先生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一般都已选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和艺术风格。由于笺者是柳亚子的外甥,熟谙他的生平,附录柳亚子名号的演变和年谱,有助于对柳亚子作全面的研究;至于对有关本事和历史背景的笺释,扼要翔实;注者对有关典故和词句的注解,明白晓畅,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作为关心柳诗的一个读者,在此应向编选笺注的两位同志致以真挚的谢意和敬意。但责备求全,也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征引繁博有余,而印证史事未尽。例如“一样刘、樊仙侣事,可怜双照愧双清”(《十二月九日与香凝夫人夜话感赋》)。注释“双照”引杜甫《望月》(应作《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原自不错。“双清”为香凝夫人自题阁名,但此处除用杜甫诗外,尚另有所指。再如《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一诗,我曾见过亚老手稿,其中一句,确记得是“遍地劳民战倘休”。集中误“倘”字为“尚”字,并加注云:“尚,同‘上’”。想系误解。细绎原诗语意,“倘”比“尚”好。且柳诗善用“倘”字,例如“云天倘许同忧国”,“骥尾追随倘许从”,“倘遣名园长属我”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