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从徐州农村看农业如何翻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4
第5版()
专栏:努力发展农业新局面

从徐州农村看农业如何翻番
刘锡庚
去年11月初,我带着“农业可否翻番,如何翻番”的问题,到江苏省徐州地区农村调查了十多天。徐州地区八个县(今年已撤销地区行署建制,六个县划归徐州市,两个县划归连云港市),过去是全国闻名的低产贫困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连年丰收,主要指标翻了一番多或者接近一番。
农业可以继续翻番
原地委、行署对农业继续翻番初步设想了一个方案:农业总产值到1990年前可以翻一番,后十年再翻第二番。他们分析了能够继续翻番的依据:
首先,方案中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虽然高于建国以来的5.1%,但低于七十年代的8.8%,更低于三中全会以来的11.5%。
第二,有粮食生产的优势做基础。徐州地区去年粮食总产量可达77亿斤,平均每人占有1,014斤,为全省第一,但粮食增产的潜力还很大。全区粮食耕地亩产850斤,其中有500万亩亩产只400斤上下,经过努力达到800斤并不困难,只此一项就可增产粮食20亿斤。
第三,有实现翻番的基础条件和经济实力。全区除1,200万亩耕地外,尚有240万亩荒地,有140万亩可利用的水面,有20多万亩浅海滩涂。地方工业实力比较雄厚,有社队工业可开采的多种矿藏,有社队办的采煤井28对,年产煤700万吨,有自办的磷、钾肥厂。此外,经过30多年的农业基本建设,国家、地方和集体对水利投资达28亿元,已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系统。农业装备也已具相当规模。
第四,多种经营门路很广。养殖业:现在出现了养鸡热、养兔热、养貂热、养牛热、养鱼热,徐州历史上大黄牛有名,多数县都有一部分地广人稀的山区,养10万头奶牛、肉牛不成问题。种植业:除作物布局调整后可增产增值外,240万亩荒地可发展速生用材林和果树。建材业:这里有取之不尽的煤矸石、石灰石,可大力发展建材业。此外,服务业、运输业、农业机具修理业、建筑业等都具有优势。
第五,正确的政策是翻番的保证。目前,全区97%的生产队实行了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它对部分没有实行联产责任制的社队是一个冲击,也是一个引力。群众说:“要翻番,大包干”。那些没有实行大包干的县、社领导干部,已表示要按照广大社员的意愿,放开手让群众选择自己喜欢的生产责任制形式。
农业翻番的措施和问题
徐州地、县同志们和我们详细讨论了徐州翻番的措施和问题,一致认为,措施不扎实,空喊翻不了番;缺乏预见,看不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陷入盲目性。他们提出:
实现农业翻番首先要有能领导翻番的领导班子。目前广大社员提起翻番问题情绪高涨,充满信心,每户社员都有了一个翻番发家的小算盘。但是,有些县、社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还是在老框框里打转转,苦思冥想,闭门算死帐。下面的典型多的很,深入实际一看,信心就足了,办法也有了。目前有些县、社领导同志还没有重视运用这些典型作示范,领导农民致富,农业翻番。
要正确执行中央的政策,不要再犯错误。农民对政策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国家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政策不要变;另一条是要按合同办事,说话要算数。地、县同志们说:只要上边政策不变,下边不搞土政策,不要再犯错误,农业翻番就有希望。
要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和物资投入。农业和工业一样,也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徐州地区农业翻了一番,除政策因素外,就是因为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装备水平,增加了物资投入。今后仍要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第一是自力更生搞农田基本建设,突出的是要水利配套。第二是复合肥料和柴油的供应。群众要求有关领导部门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说在价格上平对平、高对高都行。
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当前农业技术力量很薄弱,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共1,316人,平均5,547人中才有一个。但全区的高中毕业生留在农村的就有20多万人,如分别加以培训就可以大有用场。若改一部分中学为农业技术学校,这个技术队伍就完全解决了。
翻番的路子和方法。在调查中了解到对翻番的路子和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本县的区域规划搞起,首先搞清自己的资源,围绕农业的发展,围绕国家的计划,瞻前顾后,立足当前五年,从能源(煤、草、柴)、原料、技术出发,还考虑到将来的加工、储藏、运输以及产品市场,环环联系起来,列出项目,拟定翻番计划。这样研究翻番的思路广、信心足。另一种是采用算帐的办法先匡算出翻番的指标,再套项目,且多是讲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对第一番在什么时候实现,却讲的很少,实际上翻番是口上讲讲,信心并不足。从接触的同志中看,后一种同志还不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