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5
第1版()
专栏:

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
本报评论员
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军委全会上,为新时期军队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他说,“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学会多种知识。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经过试点和总结经验,受到部队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已经迅速地普及全军。我军历来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大学校,曾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更需要发挥部队的有利条件,不仅培养军队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而且要为地方培养和输送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是时代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军队对四化建设应该作出的贡献。近几年来,部队的不少单位在完成军政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广开门路,组织干部战士学军事技术知识、学科学文化和各种专业技术,使他们“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这种作法,干部战士满意,也受到地方的欢迎,家属亲友也高兴。
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也是部队自身建设的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需要干部战士懂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南京部队某师和成都部队某团的经验表明,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不仅不影响部队的军事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后勤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扩大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域,解决了许多年来不易解决的一些思想问题,尤其是较好地解决了干部关心部队、战士安心服役的问题。经过学习和训练,干部战士的知识面广了,参加训练改革和技术革新的人多了,有力地促进了军事训练;干部与战士同学习,官兵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干部关心热爱战士,战士也更加拥护和尊重干部;许多有特长的干部战士把学到的本领用到拥政爱民活动中去,转业复员后用到四化建设中去,既扩大了人民军队在群众中的影响,又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也反映了地方和群众对部队改革的要求。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应该把这项工作看作份内的事情,为部队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协助部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同时,在对转业复员干部、战士的安排上,应该量才录用,合理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特长。
军队建设方面的这场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部队每年都要复员转业大批干部、战士,如果把他们都培养成为“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两用人才,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伟大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