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上海交大改革管理 改变了人才浪费状况,提高了教师和技术人员教学业务水平,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增加了学校经济收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5
第1版()
专栏:

上海交大改革管理
改变了人才浪费状况,提高了教师和技术人员教学业务水平,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增加了学校经济收入
本报讯 记者肖关根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改革初见成效,初步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状况,教师、技术人员积极工作,教学、科研任务大量增加,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密切。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改革是1979年开始的。三年来,他们先后做了四件事:一是人才流动;二是人员定编;三是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和机关岗位责任制;四是发放教师岗位津贴。
上海交大实行的这些改革已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改变了人才积压、浪费的状况,使教职工都有了用武之地。通过人才流动,调出的教职工有了比较合适的工作。校内人少任务重,大家工作更积极了。长期来,科研是“等米下锅”,如今教师主动到中央各部或外地联系,争取科研任务,找米下锅。去年全校教学、科研工作量比1979年增加了25%。
——提高了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定编以后,超编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前提下,承担校外的各种培训、科研、实验任务,开展技术服务。几年来,先后举办短训班127个,培训学员4,000多名,组织教师外出讲学800多人次,在计划外招收三年制的收费走读生近500名,举办一至三年的技术训练班五个。还为不少工厂解决了生产中紧迫的技术问题。
——为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充实新生力量创造了条件。这几年学校从本市和外地单位调进一些业务骨干充实新学科,也吸收了一些有专长的学术带头人充实老学科。从1980年起,留下300名优秀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当教师。
——增加了学校经济收入,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生活。一年来,交大通过技术服务得到纯收益130万元,学校提成90%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另外10%用作职工福利基金和工作酬金,适当改善中年知识分子和其他教职工的生活。
上海市教卫办打算总结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以推动上海高等教育的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