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沪区研究所打开人才流动的“闸门” 四年调出五百多科技人员支援各地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5
第3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沪区研究所打开人才流动的“闸门”
四年调出五百多科技人员支援各地建设
本报讯 记者郭龙春、通讯员邵雷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属14个研究所,破除“单位所有制”的狭隘观念,打开人才流动的“闸门”。近四年来,这些单位先后调出科技人员500多名,支援了当地的地方研究所、工厂企业和外省中小城市。最近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向各研究所推荐了他们的做法。
这14个研究所,有职工一万多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一半以上。多年来因队伍缺乏调整,高、中、初级科技人员的比例为1∶9∶3(“文革”前较合理的比例是1∶2∶7),其中,中级科技人员过剩,有一些同志长期无用武之地。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为人才流动做了大量组织工作。他们和沪区各所的主要做法是:一、通过组织协商,调人支援地方研究所。对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等新建单位,还实行各类人员配套支援。二、根据本市工业、外贸等部门对专业人员的需求,组织科技人员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三、凡遇外省来沪张榜招贤,都尽可能地支持科技人员应聘、报考。四、本人请求调动工作,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
调出的500多人,约占这些研究所科技人员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些科技人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以后,一般都挑起更重的担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上海冶金研究所调到常州市半导体厂的6位科技人员,解决了厂里晶体管生产中的四个技术难题,使该厂打了翻身仗。上海生理研究所调到交通部上海打捞研究院的深水生理研究人员,对我国潜水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其中一名助理研究员被晋升为副研究员,并担任了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沪区研究单位调出人员以后,又调入一些研究生、大学毕业生,以及缺门配套的科技人员,使科技队伍的不合理结构有所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