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5
第5版()
专栏: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梁文森 沈立人
经济体制必须改革。但是,如何认识这场改革,仍然需要从思想上弄清楚。
有人认为,我国过去的经济体制基本上是好的,只是存在着严重缺点,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只要修修补补、小改小革就行了。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我国原来的经济体制如何评价。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很清楚:“我国过去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在管理方面是权力过分集中、政企不分,在分配方面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当然,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其他表现,说明过去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但是,一切弊端中突出的还是捧铁饭碗、吃大锅饭。这种旧体制严重阻挠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如果仍旧墨守陈规,或者只是小改小革,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的,是不可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
对过去的经济体制,我们首先要看到,在很多方面它是照抄外国的模式的结果,至少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长期以来,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存在着一套比较理想的模式,那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体制。正是这套模式,三十年前基本上从外国抄来,又一直沿袭至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动。应当看到,在当时毫无自己经验的情况下,照抄那套模式,的确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少弊端也已经陆续暴露出来。陈云同志1956年的一些重要讲话,就指出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改革它的重要思想。可惜后来未能付诸实施。现在,二三十年过去了,情况变化了,认识深化了。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许多方面是不成功的,更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跳出老框框,在计划方法和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认真进行改革,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我们还要看到,过去这套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也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一五”之后,我们就着手探索改革,然而改来改去不见大效,根本原因是指导思想不端正。例如,片面追求“一大二公”,急于过渡,所有制结构越来越单一化;对企业削弱和取消了自主权,成为上级管理机关的附属物,经济活动的决策越来越集中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核算,经济管理的形式越来越实物化;忽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分配上越来越平均化。长期以来,在这种“左”的思想影响下,经济体制僵化了,人们的思想也僵化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才使人们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懂得了非破旧立新不可。
总之,我们应当对旧体制的弊端有个准确的判断,这样才会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决心矢志改革。不妨认为,四化成败,在此一举。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越来越体会到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行体制进行一场真正的革命。
有些同志不承认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革命,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囿于旧的观念,把革命只看作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诚然,在政治上,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发展,我国不会再出现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剧烈斗争了,不会出现他们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革命”了。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掌握的政权,实行有领导的、自上而下与群众相结合的各种改革,其性质和形式当然都不同于过去的革命。在具体做法上,要搞好调查研究,先试点,后推广,防止一哄而起和“一刀切”。然而,这仍然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和性质的革命。经济体制改革,归根到底,不外是解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还存在的各种不完全适应的矛盾,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相应地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更加完善起来。所以,从破除陈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来说,从通过这些改革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来说,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而且是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就它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来说,并不亚于五十年代我们进行的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那样一场革命。
通过这场改革,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很繁重的,改革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坚持计划经济为主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对农业和工商业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采取经济手段为主并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经济活动;逐步实行政企分工和政社分工,适当扩大企业、社队的自主权;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生产发展的要求,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种经济中心和经济区,形成合理的经济网络;改革商品流通体制,建成多渠道、少环节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在加强必要的集中统一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各单位的主动性灵活性;等等。而这一切,归结到一点,又在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如果把这场改革只看作是修修补补的事情,就不可能解决这些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
有人认为,改革可以,但是某些改革,例如恢复和适当发展个体经济、允许长途贩运等等,似乎是倒退了。其实,区分前进和倒退的界限,仅仅在于“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9页)。农业改革的成效已经有口皆碑。工商业改革才刚刚开始,市场之繁荣就已是建国以来所罕见。这都表明,改革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何倒退之有?过去不少做法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破坏了生产力。现在进行改革,任务之一正是纠正这类错误,以便真正发展生产力,真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根本不是什么倒退,而是更好地前进!
经济体制改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放生产力的需要,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人们要求改革,如大旱之望云霓。很多改革,出于群众创造,不胫而走,就是这个缘故。车轮已经启轫,坚冰已经打破,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经济战线的这场革命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