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一件有战略意义的好事——记河北省供销社系统扶持山区修简易公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6
第2版()
专栏:

一件有战略意义的好事
——记河北省供销社系统扶持山区修简易公路
王风
河北省供销社以民办公助的方法,协助山区人民修筑简易公路,从1972年起,先后帮助44个县的800多个大队修筑了简易公路493条,总长7,075里,现在已完全通车的达3,311里。“修通一条线,活跃一大片”。供销社在山区的购销业务明显地扩大了。山区人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方便了。
记得1979年夏天,当我第一次听说供销社修公路时,觉得很惊异:供销社是做买卖的,怎么还管山区修公路?为了寻找答案,我和省社的同志一起,两次钻进了太行山。
第一个答案
吉普车在太行山深处颠簸了一天,深夜才赶到内丘县獐狐公社,第二天清晨来到黄岩大队。这里的简易公路已经修通了:一条五米宽,十几里长的砂土公路,象一条褐色的飘带,绕山越涧,蜿蜒伸展。大队干部兴奋地说:公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说不完。他举一个例子:公路没修之前,有个社员患了肠梗阻。把他抬到獐狐,十几里峡谷河滩路,四个人抬着担架,走了三个多钟头,等到了公社医院,病人也死了。现在,坐上大车,一个小时就可到医院。
说起行路难,山区人民确有说不完的话。我到过的山村,群众年复一年劈山修路,然而深山路远,资源下不了山,哪里有钱完成这个事业?修修停停,难以竣工。供销社帮助修山区简易公路,真是造福人民!省社副业处的老王同志给我讲过一个动人的情节:一次,他去勘察灵寿县陈庄通往长峪的路,有个老汉一直跟在他身后走了十多里。到了长峪,这个老汉恳切地对他说:“你们办完了事,到我们村去看看,也帮助我们修一条路吧。”原来这老汉就是朱家背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又一个答案
1979年我路过沙河县蝉房供销社。当时正值沙河县各基层供销社赶集上会。而这个以八条扁担起家的河北省商业战线的红旗单位,仍旧坚持送货下乡、收购到队、扶植生产的老传统。供销社主任程文忠同志说:“我们供销社服务范围内只有5,000多人,今年的销售额却达到62万多元,平均每人100多元;忙于赶集上店的兄弟社,人均销售额没有我们多,费用却比我们大。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抓发展商品生产,又帮助闭塞的山区修了路,下山的货物多了。”
近十年来,省社给蝉房供销社批了修四条简易公路的款,他们发动群众节约使用,修了五条路,使蝉房公社所有的大队都能通汽车了。说起修路前后的变化,老程眉飞色舞:以前,不仅柿子烂在山上,树木朽在林中,就是养猪也不敢养大了。有一年,石盆大队社员朱庆有养了一头360斤的大肥猪,在山崖、乱石沟的蜿蜒小道上,不能赶着走,只好用人抬,四个人一班,八个人忙活了一天,才送到供销社的收购点。
路,是深山里的致富路,那里的干部、群众讲述起路来,眸子里都闪烁着炽热的希望之火。赞皇县丈石岩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张太小,是个精明人,善于算计。可是,在没修通简易公路时,他瞪眼看着满山树木长朽了,长空了,也变不成钱。现在,有了路,一年不仅运出200万斤梁、檩、杂木杆子等林产品,山乡也烧上煤了。
答案外的余音
现在,山区大都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有人担心劳力统一调配难了,简易公路是否还修得成?到山区一看,事实打消了这种疑虑。邢台县崇水峪公社马峰至上南峪的简易公路,上南峪大队担负了6里多的施工任务,只有40多个劳力,他们实行分段包工,社员们下半月起五更,上半月贪大黑,趁着月光干。从11月20日开工,到12月26日,只差几米远的一段没填好,车开不进村。这段路是社员孟从录包的,因遇到了包工时没估计到的大石头,多费了工,自己又赔了300斤炸药。我问他对包工修路有什么意见?他憨厚地笑笑说:“汽车上了山,今后不用肩挑人背,连“罗锅”都治了,感谢党和政府还感谢不完,还有啥意见!”
几天来,我们在太行深山里钻进钻出,望着一条又一条弯弯曲曲的简易公路,觉得它象条条金线,把一座座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同城镇穿织在一起;又觉得它似一根根血管,把零零落落的山村同祖国的动脉心脏连接起来,使山乡僻壤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这时,我对河北省委赞誉供销社扶持修山区简易公路是“办了一件有战略意义的好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