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绝知此事要躬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1
第8版()
专栏:

绝知此事要躬行
许斌
据传,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座鸣沙山。人坐沙上滑动,沙子非但会叫,而且声如闷雷。听者无一不把这种说法看作是当地人迷信的传闻罢了,读完笑过也就抛之脑后。这事却使一位有心人常年为之牵肠挂肚。他便是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趁某次在宁夏开会的机会,他亲自奔赴鸣沙山探个究竟。此时正值盛夏中午,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暑气蒸人,这位七十老翁不顾大汗淋漓,一爬上山顶就往坡底滑。果真,一阵“轰隆隆”雷鸣由身下传来!声音之大就象载重卡车从身旁压过,令人惊心动魄!原因何在?不信鬼神的老科学家抓起一把沙子细细玩味起来。滚烫的沙子如炒过般干燥,里面掺杂许多石英颗粒。他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炒”过的石英晶粒,一经摩擦,就会发出巨响。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科学原理。
如果没有竺老扶杖躬行,揭开谜底,“沙子会叫”这桩公案,势必至今仍会被常人当作奇谈怪论的。由此观之,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的。用一成不变的尺子去量则会贻笑大方。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调查研究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了。
你要建设四化么,你就应当是强者。强者之所以强,就在于一手抓了解情况,一手抓掌握政策;前者是认识世界,后者是改造世界。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而要跨进“认识世界”这道门槛,非得深入实践采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别无捷径可走。一言抄百总,“情况明,决心大”。情况若明若暗,不是下不了决心,就是下错了决心,其苦果只能是既误国又误民的。
这不,手头就有份材料:上海高压容器厂用新工艺生产的氧气瓶,在国际市场名列前茅。要订货的外商源源不绝,外贸部门一开口便要十五万只。可是这笔货却无法成交。为什么?只因为有关领导部门有个条文,只有机电系统出产的气瓶方可出口,而这家厂却被划入轻工系统。对不起,靠边站吧。于是乎,一纸规定活活断送了七百万美金!倘若有关同志能走出高楼深院实地摸摸情况,解决此类憾事,不是易如反掌么!
此例虽小,恰有如暮鼓晨钟,使人“振聋发聩”。看来,凭想当然和老经验吃饭,在新形势下,是很难“滥竽充数”下去了,或迟或早要在严峻的实践面前碰得鼻青脸肿的。
这并不奇怪。我们面临的四化大业,是个重大的新课题,在很多方面还是个未被认识的王国。为使我们的主观符合客观,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目的,“沉”到第一线摸清底细,实属必要。宋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倒是说到点子上的。
当然,真正做到“要躬行”,绝非一件易事。没有点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没有股从事务中挣脱出来的勇气,要想“绝知此事”的奥秘,无异于纸上谈兵。
近几个月来,胡耀邦同志赴辽宁,下四川,走陕西,到福建,去安徽,巡视五省,千里勤躬行,为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树立了楷模。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尚且能够如此,我们的同志为什么就不行呢!
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在第一线呼唤,扑面而来的新问题在基层招手!“稳坐钓鱼台”是愈来愈坐不住了。你想获得认识上的真知灼见么?你想取得领导的主动权么?那末,迈开你的双脚到第一线去解剖“麻雀”,摸索规律吧。这是时代无声的命令,也是人民迫切的要求!
(选自《安徽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