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野无遗贤”与“曳白”登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1
第8版()
专栏:

“野无遗贤”与“曳白”登第
曹晓波
唐天宝六年,唐明皇李隆基下旨诏求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应试。考试结果,竟无一人及第。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上了一道“野无遗贤”的贺表。意思是说,天下有名的贤士都已在朝,民间没有人才了!其实参加这次京试的就有著名诗人杜甫与元结,由于奸臣当道,人才受抑,他们无法脱颖而出。
李林甫不仅断绝杜甫、元结等人的才路,而且对于朝廷上有才干的大臣,皆排挤、打击、陷害。他自开元二十四年执政,至天宝十一年病死,前后十六年,使在野人才不得起用,当朝人才或贬或杀,其中如张九龄、李适之、李邕等。在李林甫的眼里,有才便是有罪的代名词。
李林甫一方面压制与排挤人才,另一方面又大搞所谓选“才”丑剧。天宝二年,李林甫令亲信主持京试,内定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为第一名。张奭外号“曳白”,人称憨大。他登第后,“朝野沸腾”。唐明皇召张奭面试,张奭“手持试纸,终日不成一字”。原来是个“白卷状元”。
“野无遗贤”与“曳白”登第,充分反映了李林甫的用人特点,也是他本人不学无术、嫉妒才能的灵魂大暴露。李林甫以“深结宦官及妃嫔家”而被起用,他虽官居宰相,却腹中空空。由于李林甫本人的无才,因此也嫉妒下属的有才,李林甫当政十六年,也是扼杀唐王朝人才的十六年。
是扼杀人才,闭塞才路,还是广开才路,起用人才,这是一个国家政治是否开明清朗的标志。由于李林甫在用人问题上的倒行逆施,终于助长了唐王朝的由盛而衰。“安史之乱”的爆发,究其原因很多,但李林甫对人才的压抑与排挤,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选自《解放日报》市郊版副刊《晨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