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王老犟”认错——记退休老干部王保田对大包干认识的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3
第5版()
专栏:

“王老犟”认错
——记退休老干部王保田对大包干认识的转变
本报记者 李荣琨
去年12月初的一天上午,退休老干部王保田来到河北省武邑县委大院,急着要找县委书记乔世忠。当时老乔在外地开会,县经委副主任常怡智忙把王保田让到屋里,问他有啥事?王保田沉重地说:
“我是给乔书记认错来了。”
王保田为什么要向县委书记认错呢?原来1981年麦收以后,这个县冲破了“左”的束缚,在农村推广大包干责任制。当时退休回农村老家居住的王保田对这件事想不通,用了个假名给乔世忠写了一封信,指责县委的做法。乔世忠同志收到这封匿名信后,认为有些干部对大包干的认识一时想不通是难免的,要允许有个认识的过程,待他们看到实际效果以后,会想得通的。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写信人王保田亲眼看到大包干给全村和自己带来了巨大变化:吃“大锅饭”,他看不到村里有拾粪的,现在,每天早晨有很多人拾粪;大包干前,夏天中午地里没有干活的,现在不少社员午饭在地里吃;过去村里穷得多少年没有人盖新房,去年一年盖了半个村;1980年大旱,全村吃国家统销粮3万斤,去年同样大旱,却向国家交售2.4万斤;过去村穷家贫,他的大儿子40多岁娶不上媳妇,去年一年他家盖了四间新房,儿子娶上了媳妇;……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实,使他越来越感到自己原来对大包干的认识不对了,当时不该写那封责难县委书记的信。于是,他决定到县委去认错。
王保田今年74岁,是1945年入党的老党员。1974年退休回到本县小河大队。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说,老王干工作吃苦耐劳没说的,有时就是有个犟脾气。他看不准的事,你怎么让他干他也不干;只要他看准了,就非干到底不可,真是几条牛也拉不回来。因此有人叫他“王老犟”。那天,他一大早就起了床,把自己想找县委书记认错的想法告诉了儿女。儿女不同意,对他说:“现在正批‘左’哩,你不躲着点,还要自己送上门,不是找着挨批吗?”老王对儿女们讲:“共产党员应该知错改错,不能明知错了还回避。挨一顿批评也是应该的。”儿女们拗不过他,二儿子骑着自行车,奔跑了十几里路,把他送到县委大院。
县委书记乔世忠知道王保田来县委认错的事以后,今年1月21日,亲自到王保田家里看望他,安慰他不要因为写那封信背思想包袱,今后对县委的工作有什么看法,欢迎他多提意见。县委书记的亲切话语,使王保田十分感动,他向县委书记说了一些道歉的话后,滔滔不绝地述说了农村大包干后出现的大好形势,一口气说了一个多钟头。最后他说:“没想到大包干这么灵,一下子把群众的劲头拉上来了。过去只知道社员一块干活才是集体化,明明看到是瞎胡混,也扭不过弯来,真是思想僵化!”在场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马双臣表扬了王保田,说老王不光自己想通了,还主动做群众和我们的工作。有些社员怕大包干长不了,老王就解释说:“大包干是党中央总结了群众的经验才推广的,只要群众拥护就变不了。要变也只能往好里变,不会再退回到原来吃‘大锅饭’那时。”王保田订了一份报纸,在地头、饭场经常给群众念报上登的文章。有时还拿着报纸找队干部,指出那一篇、那一段应该好好学学。他成了队里的好参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