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中国地震史料汇编》序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4
第5版()
专栏:

《中国地震史料汇编》序言
黎澍
编者按:《中国地震史料汇编》全书五卷,约三百余万字,将于年内由科学出版社陆续出齐。此书搜集、整理和查对资料工作颇为繁复,态度可谓谨严。兹特载其序言如下。
《中国地震史料汇编》是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基础上增补改编的。
地震是世界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即已注意记录地震现象,历代形成传统,因而保存了十分丰富的地震史料,为世界各国所罕见。已故的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四光同志,在1954年根据参加中国经济建设的苏联专家的要求,倡议整理编辑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供选择厂矿地址参考。经地震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委托历史学家范文澜、金毓黻同志主持其事。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的工作人员在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有关单位支持下,编成《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于1956年出版。
《年表》的出版,第一次为地震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国内外科学界引起广泛的重视。科学家们为《年表》撰写的评论,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编辑工作中的一些缺欠。日本庆松光雄先生还仔细校核了部分资料,对《年表》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年表》出版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我国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继续进行了不少研究工作,也发现《年表》所收资料还不很完备,有待增补。《年表》依据当时的行政区划摘编史料,在利用上多有不便,也需改进。1976年7月唐山地震引起了人们对地震预报工作的注意。其时“四人帮”当政,科研人员所事无多。佥谓倘有专家指导,用于重编此项资料,必著成效。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联合发起,邀请有关专家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组织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对地震史料再作一次广泛的搜集,重新编纂,编委会设总编室进行此项工作,委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蔡美彪两同志主持编纂,吴承毅同志负责组织工作。自1978年开始,迄1982年,历时五年,得以完成。
本书资料的搜集是由总编室与各省、市、自治区的地震历史资料小组、各协作单位分工进行的。总编室的工作同志着重整理研究历代正史、实录等各种基本文献。各省、市的同志查阅了历代地方志,包括《年表》未及利用的若干善本和抄本。此外,还提供了各地区的特藏文献和碑刻、题记等实物资料。中国第一档案馆的同志整理、提供了大量的清代地震档案,并且选择了满文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同志提供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大量档案资料。西藏自治区组织相当的人力系统地整理了前此从未利用过的历代西藏历史档案,为了解这一地区地震活动的概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的地震工作者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地震提供了各地台网的观测资料和多年积累的大量宏观资料。可以说,《中国地震史料汇编》所收集的资料比原来的《年表》是丰富得多了。资料繁多就需要鉴别,有所取舍。本书各卷的编者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对于来源不同的资料予以审慎的选择,对于记载互歧和有疑问的文献作了考订。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所提高。鉴于《年表》查阅困难,本书改依年代顺序编录史料,古地名注明今地,末附今地名索引。编辑体例的这些改进,当更便于研究利用。
中国地震史料编委会在组织进行此项工作时,曾建议各省、市、自治区的地震史料小组,同时编辑本地区的地震史料汇编。本书不能尽收的资料,各地区的汇编可以更详备地收录。目前,地震较多的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分别编成本地区的史料汇编,陆续出版。研究者当可与本书相互参照利用。
本书的编辑工作,是由编委会总编室和各协作单位的同志共同进行的。第一、二、三卷远古至清代部分,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同志编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其他单位的同志也参加了部分工作。第四卷中华民国时期,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江苏省地震局的同志编辑。第五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1980年地震资料的编辑,邀集了各地的一些地震工作者参加。本书各卷的中历与西历的换算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李天赐同志担任的。历史地名的今释,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同志作了审订。
本书的编纂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几个领域,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得以顺利完成。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注意汲取自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也要求自然科学工作者注意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资料。本书的编纂,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密切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样一部涉及多学科的庞大的资料书,难免取舍不当,鉴别不精,有待于专家的指正而更趋于完善。竺可桢同志曾在《年表》的序言中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本表之作,实为其阶梯”。本书的编成,是在前辈科学家所开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我们相信,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为地震学和地震史的研究做出新的贡献,攀登更高的阶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