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阿根廷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4
第7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阿根廷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
本报记者 李志明
来到阿根廷的人都会发现这里的货币票面额高得惊人,普通钞票动辄以千、万比索为单位,1981年底,市面上又开始流通票面达一百万比索一张的大钞。最近,政府宣布将于4月底以前进行币制改革,一次去掉票面上的四个零,即旧币1万比索变为新币1比索,以改变旧币在流通中造成的极大不便。这从一侧面反映恶性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着阿根廷经济的痼疾。
1976年军方接管政权后,历届政府都针对这个问题痛下针砭,虽然曾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膨胀率从原来的350%降下来,但长时期来通货膨胀率仍然保持在100—200%之间。为了避免超高通货膨胀再次出现,1982年以前,历届的经济部长采取了许多措施。前任经济部长马丁内斯·德奥斯推行过维持比索高汇率的政策,暂时抑制了通货膨胀,但付出了外债迅速增加的代价。而高汇率又为外国商品进入阿根廷市场敞开了大门,使本国工业遭到打击。之后,他的继任者放弃了高汇率政策,改行对燃料油、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性的国营企业实行压低价格的措施(实际是一种价格补贴制)。但是公共部门的巨额亏损转化为财政赤字,国家须从中央银行透支,又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因素。当不久前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衰退浪潮袭来时,各种潜在的矛盾终于爆发出来,加上马岛战争的影响,阿根廷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981年下降6%的基础上又下降4%,通货膨胀率六年来第一次突破200%大关,达到209.7%。比索对美元的比价一年贬值300%。工人实际工资下降16.5%,失业、半失业人数据官方宣布达到100万,失业率为11.3%。外债总额为430亿美元,今年到期偿还的外债就有87亿美元。而1983年的外贸盈余预计最多只有30亿美元,远不足以支付到期外债本息。
在外债、生产萎缩和通货膨胀三面夹击中,阿根廷政府仍然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首位。官方宣布,1983年通货膨胀率将控制在160%以内。据报道,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阿根廷提供贷款的条件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物价管制和调整利率。
目前政府大力实施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今年1月份生活费用指数猛涨了16%,2月份趋势也很不妙。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今年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超过300%。这样,政府已经宣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将有全部落空的危险。因此政府正酝酿实行更广泛更严厉的物价管制。但工商界和农牧业生产部门又尖锐批评政府执行的货币主义政策是治标不治本,指出历史经验证明,人为控制通货膨胀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他们认为,高利率和物价管制只会鼓励金融投机和黑市,同时进一步打击生产部门。因此,根本的出路还在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阿根廷的经济困难固然有它本身的原因,但它同西方经济衰退密切相关。阿根廷要想独自摆脱这个经济漩涡,看来是非常困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