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当“后勤部长”的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7
第1版()
专栏:短评

当“后勤部长”的学问
电影《人到中年》有这样一幕:眼科大夫陆文婷积劳成疾,心肌梗塞病发,急需抢救。她爱人向她工作的医院要车,结果甲推乙,乙推丙,车是有的,就是没有一个部门痛痛快快答应派。心急如火的丈夫无奈,只得临街拦车……。银幕前,有人洒同情之泪,有人感慨系之,为什么?因为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
同样是用车,而且情况远不象陆文婷那样紧急,在长春应用化学所(当然还包括许多象他们这样的单位),科研人员却感到“不犯难”。要是接送老科学家,青年司机还主动上楼搀扶。不光是用车,办小食堂、分配住房,他们都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看法和做法。
发生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所有位好“后勤部长”——党委书记。当好“后勤部长”的话,不少科研单位的党委负责人都说过。同样是“后勤部长”,有的名副其实,有的徒有虚名。看来,怎样当好“后勤部长”,其中大有学问。王章的学问在哪里呢?报道中虽然没有归纳出一二三四来,但是,有一点是很突出的:他不是一个人在那里干使劲,而是帮助做“后勤工作”的人提高认识,共同使劲。这个所的汽车队长并不讳言过去有过“做后勤工作是伺候知识分子”的想法,但是,“现在谁都不那么看了。”这完全可以称之为认识上的飞跃。王章说:“你们出一趟车,就等于我做一次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这是一句开启心扉的话。一个司机出车,一个炊事员掌勺,对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党委书记所做的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王章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带来了观念上的“移风易俗”,这才打开了后勤工作的新局面!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应该做的事情很多。应该承认,我们的愿望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应尽力而为。作为一个“后勤部长”,如果成天把个“难”字挂在嘴上,自己精神不振作,怎么能使别人振作起来呢?衡量“后勤部长”当好没当好,是否可以看这样两条:一是做后勤工作的同志象长春应用化学所的司机、炊事员、生活科长那样,不再认为自己是在“伺候知识分子”了;二是知识分子象长春应用化学所的科研人员那样,进一步激起了“多出成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