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首都文艺理论界人士举行学术讨论会 探讨新时期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08
第5版()
专栏:

首都文艺理论界人士举行学术讨论会
探讨新时期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开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新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文艺报》、《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编辑部于不久前联合召开了我国当前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在京的文艺理论家、评论家近40人。许觉民、孔罗荪、林元等同志分别主持了会议,冯牧、陈荒煤同志等到会并发了言。
对几年来文学创作在表现人性方面的基本估计 到会同志认为,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愿望,就必然要描写人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人性问题上曾经有过种种错误的理解,特别是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一伙的极左思潮完全否定人性,把“人性”看成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东西。在这种思潮下,人只有阶级性,而阶级性也单纯地表现为人与人的人为斗争;反映到文学上,就发展成为一个阶级只有一个典型,人的个性消失了,活生生的人被阉割了他固有的生动丰富的内容,文学成了无情文学。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文学理论和创作再次获得解放,在人性问题上拨乱反正,承认人除了阶级性之外,还有共同的人性,就是重要的收获之一。这一重要的进展必然扩大文学的视野和反映生活的深度和丰富性。随着思想的解放,针对十年动乱中对人性的摧残,比较多的作品注重人性的描写,讴歌人物心灵的美,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也是自然的,自有其社会的、历史的原因。新时期文学在塑造人物、表现人性方面主流是健康的,成绩是显著的,它既是对十年动乱的一种反拨,也是对“文革”前十七年文学创作的一种进步和深入。
少数作品在人性描写上的失误及其原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到会同志都认真注意并分析了当前少数作品在表现人性上的失误及其原因。他们认为这虽属支流,却应引起注意和必要的科学的批评。这种人性描写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1、离开社会实践,离开具体的现实关系,把人性与人的阶级性对立并割裂开来。如个别作品有意无意地滤掉或抹煞了人物的阶级性,这种描写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基本的阶级分析的方法。
2、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宣扬抽象的超阶级的爱,把“爱”视为万能和最高原则,在“爱神”面前,革命和反动双方的仇恨和斗争是渺小的,“爱”可以感化一切。
3、把人性中的某一因素孤立地、片面地加以夸大,或者描写人的生物本能,以致有的作品宣传了杯水主义和性解放的思想;或者专写人性的弱点,致使作品没有时代感,缺乏应有的社会意义。
4、错误地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把某种病态的、被扭曲了的、不合理的人性当作合理的人性来描写,在尊严和价值的旗号下表现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
5、用动机解释历史,真、善、美是完全分裂的,善存在于非现实之中,描写人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精神的自我解脱和道德的自我完善,表现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和追求宗教玄理的慰藉。
6、缺乏事物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把不必要的自我牺牲作为人性美来描写。
许多同志指出,少数作品在人性描写上的失误,集中表现为概念化和非历史主义倾向。其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生活和思想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文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人性属于文学表现对象的范围,而人道主义则属于创作思想领域的问题,它们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是虽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问题。
大多数同志认为,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在当前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原因的。人道主义在历史上起了反封建的作用,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它对于揭露、反对封建法西斯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和反殖反霸仍有积极意义,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是不对的。
有些同志强调,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它的基本特点是把人道的原则视为最高的社会原则,人道的原则高于革命的原则,如果两者发生矛盾,那么,革命原则就该服从人道主义原则,这正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因此,这样的人道主义不能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指导思想。
关于用什么思想来指导描写人性的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应该用无产阶级人性来指导、规范和发展共同的人性。有些同志则认为无产阶级人性也是一个历史现象,最终要消亡的,应该说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指导才是科学的。  (邵 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