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打开思路搞活湘西山区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0
第2版()
专栏:

打开思路搞活湘西山区经济
本报记者 安子贞
编者按:这几年,山区经济建设有所发展,但要进一步搞活经济,使山区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往往忽视群众的利益,而抽象地谈论国家利益,以此来定政策、立章程的情况多;而站在全局立场上,把经济搞活,既使国家有利,也使农民有利,以此来定政策、打主意、立章程的情况不多。今天本报发表的关于搞活湘西山区经济的调查,反映的就是上述情况。离开群众的利益,讲抽象的国家利益,就是没讲到点子上;不想政策,想别的问题,就是没想到点子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各级领导要认真做调查研究,打开思路,改革那些不利于生产发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章程、制度;放宽政策,落实措施,切实地为山区农民办几件好事。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会加快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步伐。
湘西山区主要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地区。这里山多地少,历史上以林副产品为主。1958年大炼钢铁和以后的单一抓粮食生产、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50年,湘西山区林木蓄积量为9,900多万立方米,到1978年只剩下5,300多万立方米。1979、1980两年,森林破坏也很严重。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布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当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贯彻执行中,处理了一些毁林案件。但是,有些地方破坏森林的歪风仍然时起时伏,群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据了解,除了人为的破坏因素以外,当地在政策和商品生产、流通措施上卡得过死,限制得过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间伐材、困山材亟待处理。在湘西一些地方,绝大部分干部和农民,对党中央、国务院的紧急指示是热烈拥护的,对乱砍滥伐的歪风十分厌恶。但是,破坏森林毕竟是少数人的不法行为。一方面对确实存在的乱砍滥伐现象,非加以制止不可;另一方面,在山区也确实有相当一大部分间伐材、困山材需要处理。据湘西自治州统计,全州有抚育性间伐林面积100多万亩,每年可伐木材10万立方米;怀化地区也有近10万立方米。现在,这些木材无论是原木或加工的竹木制品,都不准外运,群众意见很大,说是“树在山上烂,人在家里穷。”
关于竹木小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渠道问题。竹木小产品是湘西山区农民的重要生产项目,据怀化地区供销社统计,这些产品占全地区供销社收购额的40%。1980年,供销社经营拌桶、犁耙、木水瓢等31种竹木产品,投放资金1,993万元。这些小宗产品,大多用的是非规格材,或者是不计材的松蔸、杉尾等杂木。现在强调木材和竹木制品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而林业部门一时又无办这些事的机构、设备和人员。现在,这些产品已基本停止生产,农民减收很多。
对林果产品统得过死,农民多产不能多得。湘西是我国盛产桐油的基地,历史上曾达到年产40万担。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农民以油换粮,有“一船桐油下河去,十船大米上山来”的说法。湘西的一些小城镇,就是以经营桐油为主逐步形成的。到前些年,湘西地区每年只生产桐油十几万担,作为派购物资由粮食部门经营。这两年,桐油有所发展,湘西自治州一地,好年成每年可收14万担。但这些产品派购任务是一年一定,水涨船高,收购办法是按国家牌价付款,每斤桐油奖粮1斤。当地领导机关认为这样收购不合理,希望恢复以油换粮的办法,或增加奖励粮的比例。湘西自治州这几年发展了一些柑桔,产量逐年增加,但由省到州、县、公社,派购任务层层加码,给农民留下自销的数量很少,市场管理、交通、公安等部门,层层设卡,无论在当地销售或外销都困难重重。柑桔发展了,生产者实际得益不多,积极性受到影响。
我们同当地干部座谈这些事,一些同志认为,湘西生产以林果为主,有的地方平均每人只有三分水田,靠发展粮食,永远也翻不过身来。但林果受益不多,农民要吃饭,就在三十度以上的山上开荒种粮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他们提出一些搞活山区经济的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经济办法的比重大一点。对林果产品适当减少派购任务,增加农民自销量;或派购任务定个基数,几年不变;或允许完成合理的派购任务以后,农民用桐油、茶油等经济作物向邻近产粮区调换粮食。这样做,既可使有关领导机关减轻一些忙于筹集统销粮的负担,又有利于发展山区经济,农民也高兴,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二、责任制的形式多样一点。湘西国营林场比重很小,大多是集体经营,可以实行专业队(组)经营,联户经营,一部分也可以承包到户。承包到户的,计算好现有的积蓄量,一包几年,规定增加积蓄量的数字和分成比例,到时兑现。会同县在一些公社试点,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很好。特别是经济林,搞几统一前提下的分户承包,效果显著。责任制的核心,是把林业建设和生产者的利益联系起来,这在林业也要因地制宜,不一定拘于一种形式。
三、采伐控制严一点。前两年这里搞木材议价议销,森林破坏很大。1981年以来,贯彻中央有关指示,关闭木材自由市场,情况有好转。目前,国家采伐任务大,农民自用材很多,还有地、县、社建房即地方用材,耗材也很多。除必须保证完成国家采伐任务外,地方用材、民用材应严格控制。特别是地方用材,由某个领导人批个条子,就大砍大伐,应追究责任。
四、流通渠道活一点。现在,竹木及其制品的流通已基本停顿,杜绝了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严格控制采伐的前提下,怎样把竹木及其制品的流通渠道搞活,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竹木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怎样理解?怎样实行?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有一套具体措施。总之,不是把渠道关死,而应当想办法做到“活而不乱”。会同县以木材公司为中介,搞了十个加工点,去年加工木制品3,000立方米,一立方米自然材加工后可赚30元。农民从林木生产中得到利益,才能积极发展林业。大家认为,“一管就死”的办法,不利于加强森林保护,不利于搞活山区经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