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人情”和“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0
第5版()
专栏:农村漫谈

“人情”和“国情”魏桥
浙江省金华地区农村实行分户承包责任制后,去年获得农业生产大丰收。丰收之后,人们生活改善了,有些农户要求多盖房子,想多生孩子,对领导上强调计划生育有些思想不通,说这是“不近人情”。
后来,向农民进行了国情、国策教育,算了土地、产量、人口三笔账,把国家比喻作一条船,多占了土地等于多占了船舱,大量增加人口,超过船的负重,就有全舟覆没的危险。农民听了深受启发,他们说:“不是领导上不近人情,而是我们不知国情”。于是,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了。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家之中,老老少少,朝夕相处,不当家的尚且不知道“柴米贵”。何况我们国家是个“大家”,有十亿人口,幅员辽阔,地域各异,情况复杂,人们生活在一村、一乡之中,常常不易看到整体,认清大局。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国情、国策的教育,使人们开阔视野,立一隅而能观全局,树立起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
大道理是能管小道理的,大道理不能不讲。当然,不能把大道理变成空道理讲。这就要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密切结合实际,选取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运用算账对比等方法,来讲明大道理,使人易于接受。金华地区的做法就证明了这一点。
推己及人,推己及国,进行国情、国策教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来说,更要胸有十亿人,时时想到为国家分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