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世界油价下跌的原由和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1
第7版()
专栏:综述

世界油价下跌的原由和前景
新华社记者 张元庭
上月18日以来,英国、挪威、尼日利亚等产油国的石油价格相继下跌,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各国政界、经济界、石油界的人士、专家纷纷作出各种乐观或悲观的估计和推测。有人甚至认为,世界可能会出现第三次“石油价格震荡”。
世界油价为何下跌?无论是西方经济学家还是产油国、非产油国的第三世界人士都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石油供过于求,市场规律产生的作用。
产生这种“供过于求”的现象可从长期和近期两个方面因素来分析。
从近10年来的长期因素来看,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74和1980年两次用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的办法同西方垄断财团进行斗争,迫使西方各国不得不采取节能和发展新的替代能源的措施。据统计,10年中,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了7%。与此同时,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本国油、气资源的开发,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美国,最近10年来进口的石油虽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有起有伏,但总趋势是减少,由1975年每天进口600万桶,降到1981年的570万桶,和去年的480万桶。西欧也由1975年的每天进口1,200万桶降到1981年的1,000万桶。在需求逐趋减少的同时,由于英国、挪威、墨西哥等国石油生产的迅速发展,石油供应量却有了增加。加上苏联、埃及、马来西亚等国也大大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更加重了石油供求关系的失调。
从近期因素看,西方各国从1979年开始相继进入经济危机,是造成石油供过于求的重要原因。美国从1979年4月和1980年7月先后两次进入衰退,生产分别下降了8.6%和12.5%(到去年12月底为止);欧洲经济共同体去年12月的工业生产降到了1978年以来最低点。
西方经济危机导致能源需求减少。美国去年每天进口的石油与1979年相比减少了约40%,西欧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去年12月以来,北半球的许多地方又经历了一个“暖冬”,取暖用油减少;而眼下第一、二季度通常是石油进货的淡季。这两个因素也给油价下跌增加了压力。目前鹿特丹现货市场每桶油价已下跌到26美元。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些部长先后在巴黎、伦敦就基准价格、产量、配额等问题进行频繁磋商,以避免一场迫在眉睫的“石油价格战”。一般估计,在石油的供求关系取得暂时平衡以前,油价还将呈下降趋势,不排除基准价格有可能跌到30美元以下。
一些西方学者由此得出结论,油价下跌“势不可当”,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油价的时代“即将过去”。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基于目前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正商讨减价措施。但这并不表明“石油下跌的长期趋势”,更不意味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失去了对油价的控制。第三世界产油国的学者,甚至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石油“过剩”只是“暂时现象”,油价下跌也是“短期”的,真正有利条件仍然在石油输出国一方。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出:
在未来二三十年中,石油在诸能源中仍“独占鳌头”,仍是“西方工业的血液”。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1990年在西方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仍将占38%,到2000年将出现石油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可见,在较长一个时期中,西方国家依赖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它第三世界产油国的局面不会改变,因为,世界石油储量的70%在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
从近期来看,西方经济已开始从“谷底”缓慢爬上来,美国官方估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在3%以上,欧洲经济共同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5%左右。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西方工业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加。
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尽管眼下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它第三世界产油国“身处逆境”,但石油武器仍掌握在他们手中。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