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想起了猪八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1
第8版()
专栏:

想起了猪八戒
舒展
几十年少有的红火欢乐的春节期间,我之所以想起了猪八戒,倒不是由于至此已进入农历癸亥,也来赶一赶猪年说猪的时髦。而是由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触动了我的心绪,想起了鲁迅说过的一句话:“猪八戒真是懒汉的代表人物”。
多年来的大锅饭,把人的性格搞得有点畸形。懒散,几乎成了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从猪八戒身上的确可以照见我们某些懒汉的影子。
一遇强敌、苦差使、硬任务,老猪就爱向后转。在狮驼山,行者要他打妖精,他不愿去;在碗子山同沙僧迎战黄袍怪,由于怯阵,他让人家前去抵挡,诡称“老猪要出恭去”;在火云洞与行者同战红孩儿,一见喷火,生怕烧着鬃毛,忙离阵跑过涧去观战;当行者即将取胜时,他又怕没了他的功劳,随即打了上去;叫他化斋,巡山,常常是找个草棵一眯,睡大觉去了。一遇难关,容易动摇,动不动就撂挑子、摔耙子不干,要求散伙,总想回高老庄找媳妇去……
可是一遇有利呢,就恐后争先。在朱紫国,国王设宴酬谢行者治愈其病,老猪在一旁急得咽唾液,忙向国王争功道:“陛下,吃的药也亏了我。”在乌鸡国,让他下井捞尸,他不干,但一听说井下有宝,捞上来归己,他就欣然入水。在四人组成的小集体之中,惟独老猪有小金库,攒小份子,把银子塞在大耳朵眼里。
反正以懒和私为特征的毛病,老猪一应俱全。但,话说回来,八戒毕竟是个小生产劳动者的形象。有不少阵战,也亏他助了行者一臂之力。有些劳务,若遇到他高兴,还是不惜气力的。千辛万苦,取经全过程,八戒还是有一定功劳的。若给他做个鉴定,可不可以这么说:他丑而不恶,狡而不诈;有个人主义,尚未达到极端;贪小便宜而不出卖同人;爱发牢骚(直至拨弄点小是非),一旦自知理亏尚能认错。吴承恩最后给他弄了个“净坛使者”的封号,也不乏深意。
八戒的根性源于小生产,更源于私有制。按说,在我国公有制占优势的情况下,八戒一类人理应减少;但可惜,多年以来,大锅饭不仅掩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而且使勤者变懒,惰者更懒了。
社会主义决非培育懒汉的温床,就其分配制度的本质来说,恰恰是要根治不劳而食者。何况有些同志原来并不懒,只是由于体制的弊病,懒人吃勤劳者,于是有的勤劳者也变了,跟着懒汉一起吃起社会主义来了。所以,要把懒汉减少到最低限度,还得从体制改革上作文章。这正是:
饭在大锅做,人人都有份,
即令是悟空,也要变悟能(无能)。
改革之所以“势在必行”,原因也正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