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森林与人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3
第2版()
专栏:

森林与人类
孙以年
森林是人类成长、发展的摇篮。今天,人类已经是大自然的主人,但是,衣食住行,仍然离不开树木。
森林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恩惠,是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环境,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当你从繁华的城市来到郊区森林,会感觉到温度降低了。这是因为森林庞大而起伏的树冠,拦阻了太阳辐射带来的光和热,大约有20—25%的热量被反射回空中,有35%的热量被树冠所吸收,树木本身旺盛的蒸腾作用也消耗了大量热能。所以,林地内的气温要比林外低,在炎热的夏天常低3至5度,空气也较湿润。林区上空气温低、湿度大,水汽凝结成雨的条件充分,容易凝云致雨。农牧区,如有大面积森林保护,就会风调雨顺,有利于农牧业生产。
森林可以驯服狂暴的大风。气流通过林带时,受到树干和枝叶的阻挡,消耗了动能,风速自然降低。风力减弱了,有利于保持土壤表层水分和空气湿度。特别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营造防护林可以抑制飞沙。林木庞大的根系又能紧固土沙。流沙逐渐被固定,经过长久的风化雨蚀和枯枝落叶的分化瓦解,沙土变成了沃土。所以,植树造林是改造沙漠,防止农牧地沙化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华北、中原棉麦产区,在小麦灌浆期间有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干热风,常使小麦减产。我国东南和华南沿海平原地区,强大的台风使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防护林能抗御干热风、台风以及寒露风,减轻灾情,保障农业生产。
青山长在,绿水长流。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土壤冲刷。降雨经林冠阻挡、林中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的吸收,或沿树根和疏松土壤慢慢渗入地下。从地表流走的雨水一般只有1%,最多不超过10%。另外,因为风速小,林内积雪不易被风吹走,冬季积雪较厚,到了春季积雪融化成水也渗入地下。森林就这样为我们蓄存了宝贵的水资源。
森林在净化空气、吸收尘埃、削减噪音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各种有害气体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特别是工业城市上空中有毒气体的含量相当多。主要的有石油燃烧后排出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其他还有氰化物、氟化氢等。森林是二氧化硫的天然净化场。每公顷柳杉林,全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20公斤。还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一氧化碳、氰化物和氟化氢。很多树木能产生杀菌素,杀死结核、伤寒等病菌。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吸尘器。因为森林或林带减低了风速,较大颗粒的粉尘便降落下来。
城市中还有一个社会公害,就是噪音。一般说,人们能适应的噪音是40分贝(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以下。而超过70分贝的噪音,使人烦恼,听力破坏,工作效率降低,健康受到影响。树木可以明显减低噪音。4米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6分贝,城市公园里成片树林可使噪音减低26—43分贝。在噪音大的工厂和机场周围广植树木,可以美化环境,人的身心健康也会收到明显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