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好啊,速生丰产林——临沂地区林业建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3
第2版()
专栏:通讯

好啊,速生丰产林
——临沂地区林业建设见闻
本报通讯员 沈畹棣 本报记者 赵华胄 刘允洲
古语说,“十年树木”。近年,山东省临沂地区栽培的十几万亩速生丰产林,竟然突破常规,绝大部分“两年成林,三年成檩,五年成梁”。这件新事象一块巨大的磁石,把我们吸引到那里。
一年等于二十年
“从来没见树长得这么快!”我们走了莒县、临沂、郯城三县,看了二十几个社队的合计万余亩的几十片丰产林,都听到对速生树木的称赞。
临沂是个少林地区,解放初森林覆盖率低到1.6%,满目秃山荒滩。解放以来,虽然绿化了60%多的宜林山、滩,但林木生长缓慢。这个人口已超过一千万的地区,每年需用木材60万立方米,过量采伐也只能凑齐20万立方米,缺口是40万。升炊,砌房,添农具……家家为缺树少材犯愁。
速生丰产林的出现,使农民一扫愁云。我们来到莒县凌阳公社于家店子大队,只见袁公河畔30亩大的一块河滩地上,一片密密的沙兰杨丰产林,平均株高20多米、胸径十七八厘米,齐刷刷地挺拔直立,这些树还不到5岁。
“你们再看那片树!”我们随着一位干部手指处看去,不远的地方是一小片杨、榆杂树,干形佝偻,皮皱色苍,只有小胳膊粗细。那位同志说,“这叫‘小老树’,种下二十多年了。”据县里统计,这样的“小老树”,二十年才出材1立方米。近年营造的杨树丰产林,每年每亩生长量几乎都在1.5立方米以上,好的在2立方米左右。两下对比,一年等于二十年。
然而,看惯了“小老树”的人,开始是很难相信林木能够速生丰产的。1976年县里在于家店子搞速生丰产林试点,有人就说,“树是吹的,还是拔的,哪能长这么快?”事实打消了怀疑。丰产林中的树木,长一二年就胜过了“小老树”。1981年冬,他们伐了2.4亩六年生健杨丰产林,平均每亩出材15立方米多,每亩年生长量达2.6立方米。现在,这个人均6分耕地、6分滩地的平原生产大队,已有220亩丰产林,人均占有木材蓄积量2立方米。不过六七年,一向缺材的于家店子,成了年年可以出产商品材的“小林区”。
于家店子成了发展林业的活生生的样板。莒县,跟着整个临沂地区,陆续种植成片速生丰产林。到去年春上,临沂这个丘陵、平原农区,木材供需的尖锐矛盾开始缓和了。
象种庄稼一样种树
昔日种树长成“小老树”,如今能五六年成材,奥秘何在?
过去,不管什么树苗,拿来就种;现在,适地种树,选育良种壮苗。过去,刨个窝,丢棵苗,树能站住就行;现在,深翻土,细整地,施土肥,底劲足。过去,种完树由它长去,不管旱涝病虫;现在,追肥、浇水、除虫、防病、剪枝,样样精心。
农民说:“现在种树就象种庄稼”。林业技术员说:“这叫科学种树,集约经营”。从“小老树”到速生丰产林,奥秘不就在这里吗?
这里,先是兴起“丰产林热”,紧随着就是“科学营林热”。现在,全地区已形成县有林科所,公社有林科站,许多大队有林科组的林业科研网,群众性的林业专业组织达1万多个。
我们来到莒县项家官庄大队。年青的林业队长带领我们参观一片400余亩的丰产林。这个林业队40人,平均年龄22岁,青年们热心地在这里探索绿色王国的奥秘。
这里,有他们仿造的人工木窠,招引、繁育了十几对啄木鸟,警卫着树林,有人工放养的害虫“克星”肿腿蜂,还有各种各样的科学试验林。在60亩品种试验林地上,1977年同时种下的35种杨树,优劣分明:沙兰杨,五年平均高18米,胸径19厘米,已成栋梁材;“水土不服”的日本杨,平均高12米,胸径只有8厘米,还长得歪歪扭扭。谁看谁明白:筛选良种十分重要!
科学技术,是林木速生的“激素”。这里的农民,也从林木速生中进一步认识了科学。
“要想富,多种丰产树”
过去说,“要想富,多种树”。可是,种“小老树”是富不起来的。丰产林发展起来后,人们把这句话改成了“要想富,多种丰产树”。
郯城县重坊公社王场生产队位于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村庄却象一个林区——四周种着上百亩杨树丰产林。在绿树掩映中,社员新房排列整齐,新瓦闪亮;院里室内,畜欢粮满,一派富足的景象。
然而,就在六年前,王场还是一个单一种粮的穷队。粮食亩产虽然早过千斤,社员人均年分配却长期在百元以下。后来,他们瞅准了丰产林这条致富门路,一年种一片,一直发展到160亩。1982年,王场25亩一片丰产林收入9.3万元,加上出售苗木,收获白果,林业总收入达13万元,占全队总收入的45.8%,超过了粮,超过了棉,成为最主要的收入。去年,社员人均集体分配480元,光林业的收入就占371元。祖祖辈辈以种庄稼为生的农民,没想到靠林致富了。
访王场那天,遇到一群群附近社队来参观的农民。庄稼人看哪,算哪,赞叹不已。农民是善算的,他们把种树账算透了。一亩地,种花生一年净收入200来元,棉花300来元,黄烟350来元,丰产林一般有400元,好的五六百元。丰产林的成本低,在郁闭前二三年间,还可以套种庄稼,一般一年套种收入就可以把丰产林的总成本拿回来。况且,丰产林旱涝不怕,稳产稳收,再加上木材稳销,算得上“绿色银行”加“绿色保险公司”了。
实践,使人们的认识飞跃了。临沂地区去年春天决定,在保证粮食面积的前提下,把丰产林列入经济作物计划面积。论收入,论效用,树都不比其他经济作物差,为什么不可以取得经济作物的资格,同经济作物平起平坐?
“一出好戏才开头”
出临沂县城,沿沂河西岸南行,一路三四里宽的白漫漫沙滩。一到程庄公社薛庄大队,却进入一片茂密的杨树林。这是薛庄营造的1,500亩成片丰产林。几年前这里还风沙肆虐,伤苗埋田,沙丘一年年地迫近村庄。速生丰产林建成后,荒沙滩成了一片绿园,能出材,能聚财,还能降风伏沙。入冬以后,这个县动员了四个公社,在这沂河西岸50里长沙滩上建设连片的万亩丰产林区。不消三二年,这一线就是一条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速生丰产林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交换价值——财;使用价值——材、柴,还有难以估价的生态效益。种树如此多益,农民怎能不“热”?临沂地区营造丰产林普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或队户联营、比例分成,或专业承包,或大包干。社员真正成了树的主人,还舍不出力气来精耕细作吗?
去年,临沂地区获得国家科委、原国家农委颁发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技术推广奖”;林业部颁发的1980、1981年林业科技成果奖。地区的领导同志说,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是“一出好戏才开头,丘陵、平原农区绿化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