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3
第5版()
专栏: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
地质矿产部部长 孙大光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且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六五计划期间要积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加快找矿和资源评价的进度,同时做好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把这一要求付诸实践,是开创地质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的实际步骤。
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有无矿产资源保证
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有无矿产资源保证,这是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回答:经过三十多年来全国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国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世界上已知的150种矿产,我国都已找到。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矿产约有140种,发现矿床和矿化点20余万处,探明储量的矿区1万余处。石油普查勘探发现了300多个含油气盆地和1,400多个储油气构造。据中外专家预测,我国石油地质储量可达300亿至600亿吨,潜力还很大。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若能充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保证煤炭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部分出口。金属矿产探明储量的有50多种,其中铁矿探明储量400多亿吨,可满足年产钢1亿吨以上的需要。炼制各种牌号钢所需要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藏量丰富,品种比较齐全。化工和建材工业所需要的各种非金属矿产绚丽多彩,探明储量的有7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有4,000余处之多。其中硫铁矿、石膏、重晶石、石墨、萤石、膨润土、磷、滑石等都居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六五”和“七五”计划建设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大部分可以自给。有些矿产探明储量多,提高开发技术后可以满足长远建设的需要。
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地质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好些方面还不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石油储采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本世纪末,石油年产量要达到2亿吨,按现在的储采比计算,在今后十八年需要探明的储量相当于过去三十年所探明总储量的一倍。国家要求这两年煤炭快点上,尽快开发大型露天矿,煤田地质工作跟不上。铁、磷等大宗矿产探明储量虽多,但富矿少,分布不平衡。有色金属亟待提供一批建设条件较好的新矿区。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和三分之二的牧区缺水,许多重要城市水源紧张。地震、地滑、崩坍、泥石流、地陷等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以数十亿元计。水电开发、铁路、港口建设有大量前期地质勘探工作。特别是“六五”期间开始进行前期建设的279项重大工程项目,有许多需要进行资源补充勘探和工程、水文地质工作。总之,地质工作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搞“四化”建设,没有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不行。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今后八十年,地质工作不仅要为能源、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碱等重要生产资料年产量翻番,为石油化工、新型材料等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矿物原料,而且要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好必要的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这就要求地质部门必须努力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地质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今后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
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工作部署,确定了今后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
一,加强能源地质,主要是要抓好石油和煤田地质普查勘探,积极开展核能、地热地质工作。石油普查,近期以包括华北盆地、松辽盆地和四川盆地在内的东部地区为重点,以补充和扩大石油储量,确保近期油气生产水平;力争在十年内找到一批油气田,使我国原油产量有明显的增长;加强包括塔里木盆地在内的西部油气远景区的地球物理勘察,摸清石油地质规律,寻找后备基地,以满足石油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把天然气普查和石油普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仅要找油成气,而且要找煤成气,不断开拓能源领域。要加强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南、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的煤田勘探,以满足八十年代生产建设的需要;在东部地区大力开展煤炭普查,为九十年代建设提供后备基地。地质部门计划“六五”后三年新增煤炭储量200亿吨,到本世纪末新增煤炭储量1,200亿吨。
二,积极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重点加强商品粮基地和严重缺水的农牧业地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对缺水严重的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以及其它一些大中城市、重要港口进行水源地勘察。工程地质工作,着重抓好当前急需项目,首先安排好开发长江中、上游及其它江河水电资源,建立山西等坑口电站和“六五”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勘察;结合国土整治开发规划和农业区划,对全国主要自然区和经济区,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为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科学依据。
三,统筹安排金属和非金属矿的普查勘探,以保证国家建设所需的大宗矿产和某些特种矿产有稳定可靠的来源。重点抓铜、铅、锌、金、银、铝、锡、锑和需要量日益增多的建材非金属矿产。积极寻找铁、锰等矿产和钢铁工业所需的新型辅助原料矿。加速勘探国家急需的磷、硫、钾、铬等矿产资源。
四,认真做好基础地质工作。重点抓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1比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六五”后三年,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累计完成24万平方公里;1比20万区域地质调查累计完成全国陆地面积的66%。
要完成上述相当艰巨的任务,必须保证地质工作的先行作用。众所周知,一个矿床从发现到勘探清楚,提交可供建设使用的地质报告,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当前及今后的现代化建设中,地质普查勘探前十年的成果,在许多方面是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和二十一世纪初经济持续发展作准备的;而后十年的地质成果,则是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更长远的发展做准备的。这也就是说,地质工作要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把工作赶在前头,提前准备才行。地质工作者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要有紧迫感,努力当好现代化建设的尖兵。
努力提高整个地质科学技术水平和地质队伍的技术、政治素质
地质工作是探索性很强的科学调查活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许多重大课题和新的领域要开拓。提高地质科学技术水平,是加强地质工作的关键。当前世界地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取得第一性地质资料方面,已从肉眼、放大镜和一般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发展到电子技术、核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等。地质部门应该有计划地进一步推广航空地质方法、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技术、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和绳索取心钻进等技术,从国外引进一些关键性元件、器件,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中外地质科技交流,尽可能地吸取当代世界先进的地质理论和技术,为我所用。到本世纪末,力争地质科学技术水平达到八十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要赶上或超过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振兴地质工作,人才培养十分重要,要在充分发挥现有科技队伍作用的同时,大力办好地质教育事业,力争到本世纪末研究生与大学生的比例达到1比10;中专生与大学生的比例达到1比1。要积极鼓励自学成才,按规定考试及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地质工作条件艰苦,应当从政策上、待遇上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改善地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地质队伍。
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地进行改革
目前,地质部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外国过去的模式,它的主要弊端是以行政手段管理地质普查勘探,权力过分集中,管得太死,统得太多。在分配方面吃“大锅饭”,地质找矿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利益,影响着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最近几年,地质部门对现行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打破按行政区划设队的格局,试行地质队专业化改组和设计预算包干等经营责任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们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按照中央规定的方针,全面系统地、坚决而有秩序地实行改革。我个人认为,象地质部门这样的事业单位,同样可以试行以承包为中心的经营责任制,使每个职工的岗位责任、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和效率,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地质事业的兴旺发达,地质工作一定能够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