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改革工业消费品批发结构的设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3
第5版()
专栏:工作研究

改革工业消费品批发结构的设想
黄洪年 卢建
1979年以前,我国工业消费品的批发结构基本上是封闭式的。这种批发结构的特点是:经济形式单一,流通渠道单一,经营方式少,流转环节多,批发单位按行政区划设置,城乡分割,地区封锁。其结果表现在商业内部,就是工业消费品迂回运输,中转环节多,流量小,速度慢,费用高,资金周转缓慢,经济效益差;表现在市场方面则是生产与消费脱节,商品花色品种不适应市场需要,产品多年一贯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这种批发结构进行了初步改革,使之向开放式批发结构方向发展。
所谓开放式批发结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国营批发为主体,多层次,多种经营方式,大中小、长中短渠道相结合的批发网络,其特点是工业消费品按自然流向合理运输,中转环节少,流量大,速度快,费用低,资金周转灵活,经济效益高,商品的花色品种适销对路,同时,方便零售企业进货。
我们认为,今后的改革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实行国营商业批发为主,生产企业批发为辅,集体、个体批发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批发体制。
多种经济形式的批发商业并存之所以必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需要多种经济成分的生产单位并存,以适应我国的国情。第二,我国一方面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的生产企业,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的零售企业,客观上要求批发企业也采取多种经济形式,以适应生产和零售的需要。第三,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共存,人们居住地区不同,职业、经历、爱好、生活习惯各异,消费需求差别很大,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批发商业来组织千差万别的工业消费品进入流通领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第四,国营批发商业独家经营,会导致国营企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多种经济形式的批发企业并存,由于有了竞争,可以克服上述弊病。第五,可以增加多条流通渠道,促使工业品高效率、低成本、大流量地向零售网点和消费地区扩散。
当前,在进一步改革批发结构的过程中,特别要研究考虑的问题是:
(一)要积极鼓励生产企业在生产城市建设自己的批发机构,改变把商品的全部或大部分集中在商业一级站(产地二级站)一条渠道里的情况,使生产企业逐步地面向当地零售企业和众多的外地商业批发机构。有的同志主张把商业批发全部交给生产管理部门,这也是不可取的。
(二)要在已有的国营商业批发、生产企业批发和个体批发的基础上,考虑适当地设置一些集体批发商店,把国营收购多余的、国营不收购的、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生产的工业消费品纳入流通领域。
以城市为中心,以经济合理为原则,按商品自然流向设置批发机构,并允许企业多渠道进货。
一般说来,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生产、交换、运输、信息传递的集中地和枢纽点,以此为中心设置批发机构,便于对各个产地、各个品种、各种数量和质量的工业消费品进行采购、集中、调配、运输和扩散。城市有大中小之分,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之分。为保持非中心城市里中小零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金少、零星进货、勤进快销的特点,我们主张在大中小城市(包括县城)都设批发企业。
为了确保工业消费品按自然流向流转,要考虑取消一、二、三级批发的建制和名称,一律改称批发站或批发商店。各个批发店可以向任何批发店和零售店批发商品;各个批发店和零售店则可以根据流向合理,经济合算的原则,自由选择进货点,可以从工厂、产地批发、销地批发等多渠道进货,冲破任何行政区划的限制。
批发企业专业化。
我国批发商业的情况是内部分工粗,经营上往往“顾得了大路货,顾不了花色货;顾得了大商品,顾不了小商品;顾得了大批量,顾不了小批量;顾得了一般地区,顾不了特殊地区;顾得了普通需要,顾不了特殊需要”。这种状况同我国当前的工业消费品生产发展和市场变化很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将批发企业分专划细。
批发企业分专划细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在原有的批发站内部成立分类较细的商品专业组或专业批发商店,在批发站统一的领导下各自担负其专业范围内的经营与管理职责;二是将原有的批发站按商品性质和种类分成若干个独立的专业批发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三是另外投资建立新的专业批发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