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坚持原则 顶住歪风——记苏州市娄葑公社青旸大队党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4
第4版()
专栏:

坚持原则 顶住歪风
——记苏州市娄葑公社青旸大队党支部
娄葑公社青旸大队地处苏州市近郊,近几年来有许多单位来这里征用土地,社员进工厂的机会较多,常有人求亲托友,想把户口迁到这个队。大队党支部坚持按原则办事,不吃请,不受礼,不怕来自上面的压力。有一位“顶头上司”向青旸大队提出,把市里一个干部家属的户口从外地迁到他们那里,大队党支部没有同意。市里这个干部又通过社办工厂某负责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以“商量工作”为名,把大队党支部一名主要干部请去。不管怎么劝说,大队干部都断然拒绝入席,迁户口的事仍未办成。
后来,那位顶头上司为这事还亲自跑到大队找支委们当面“商量”。左说右说,总说不通。顶头上司大怒,拂袖而去。有些好心人劝大队党支部的干部“小心”,支委们理直气壮地回答:“大不了‘乌纱帽’换‘草帽’。歪风就是要顶住!”
青旸大队党支部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不徇私情。去年10月,支部书记顾仙根有一个亲戚,经批准建造了三楼三底的新房,仍多次要小顾帮忙,多占土地,增建住房。小顾没有同意,亲戚就在一天晚上,请了几十个帮工,突击扩建住房。小顾发现后,带着其他大队干部立即赶到现场制止。建房工程停了,但半截房子已建造起来。小顾召开支委会,首先表明态度:“党的政策谁也不能违背,就是亲娘老子也不能例外!”支委会作出决定:违章扩建的房屋限期拆除。
有几位长辈出来说情,小顾坚定地回答:“这是关系到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大事,不好通融!”他多次登门做亲戚的思想工作,按限期拆除了违章建筑物。
1981年初,队办内衣厂的产品质量一度下降,被取消了产品质量评比的资格。质量如果再降低,就有停产的危险。这时有人提出:“在节骨眼上只得‘烧一点香,送一点礼’。”大队党支部却坚定地表示:宁可停产,也不走歪门邪道!他们在苏州市针织总厂的帮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质量。经过半年努力,产品质量明显好转,该厂加工的32支浅色棉毛衫被列为省创名牌产品,工厂总收入大幅度上升。
大队党支部十分注意教育社员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1981年9月,有个国营工厂到青旸大队征用土地,涉及一部分社员的自留地。当时有些社员在自留地里加种了一些树苗,要求工厂不管大小都按1元钱1棵赔偿损失。厂方征地心切,同意了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大队党支部认为,不能迁就少数社员的不合理要求,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就一面对这部分社员进行教育,一面通知厂方暂停付款。有些社员思想不通,党支部反复讲清个人利益一定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道理,终于使这些社员思想转了弯,收回了不合理要求。
青旸大队党支部所以能够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坚持原则,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81年,大队长赵泉龙为了翻建旧房,通过熟人关系,以较低的价格买了两万块砖。大队党支部书记找老赵谈心,帮助他进一步认清: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能以任何理由利用职权占便宜。他主动在生产队干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会后,他把两万块砖全部交给了集体。
几年来,大队帮助几百户社员盖起了新房,而大队党支部的主要干部至今还住在全大队条件最差的旧房子里。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青旸大队的工作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很出色,民风很正。1981年被评为文明大队。去年大队党支部被评为全市的先进党支部。
本报通讯员 苏组农
本报记者 熊永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