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鞍钢科技人员热情为第一线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5
第2版()
专栏:

鞍钢科技人员热情为第一线服务
本报讯 通讯员关桂杰、李鸿顺,记者康文弟报道:鞍钢广大科技人员热情为生产第一线服务,成为生产技术的指导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工人群众的良师益友,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上不断做出新贡献。
鞍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00余名。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公司有7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到12个攻关队,他们把现场当作科研攻关的试验场,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人的实践经验溶为一体,创造出科技新成果。钢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罗廷俊,坚持在第一线搞科研,他同基层干部、工人一起合作,反复实验,研制成功“镍基合金吊牙”新技术,使初轧厂装入机作业率比原来提高了100倍。第二炼钢厂设备车间老工人杨殿才根据冶炼条件的变化,向厂里提出了“氧气顶吹平炉停用鼓风机,进行自然吸风助燃”的建议。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帮助计算和分析研究,终于使该厂的四座氧气顶吹平炉实现了自然吸风助燃新工艺,仅此一项建议每年就为国家节省电200万度。
科技人员是企业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鞍钢大部分技术人员担任了公司、厂、车间的文化、专业理论等方面的教师。他们一方面搞攻关,一方面直接向工人群众传授科学知识。三冶机电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秀志,把翻译整理的万立制氧机的调试项目编写成教材,给工人讲了226个课时,听课的达千余人次,提高了工人群众的技术理论水平。
广大科技人员热情为生产第一线服务,与工人群众的感情更融洽了。冷轧厂女助理工程师牛清地接受优质炭素冷轧薄板轧制交货项目后,许多工人群众星期天也不休息,与她一同到厂搞试轧,共同查找问题,实地测量,分析研究。7个月轧制6,707,344吨,为国家多创价值3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