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领导经验和文化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5
第4版()
专栏:

领导经验和文化水平
本报评论员
现在,大多数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已经注意打破老框框,着重从文化水平较高、经过实践考验的年轻干部中选贤任能。这说明干部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了新的进步。但是也有一些同志不大赞成选拔干部要在革命化的前提下重视文化水平。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干部大都“有文化水平,没有领导经验”。这些同志显然是太不了解新形势对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打破妨碍自己开阔视野的老框框,把目光着重投到广大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身上,从中大批选拔能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优秀人才。
提出选拔干部要注意领导经验,这并没有错。但是,对经验要加以科学的分析。任何经验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作用范围都难免不受一定的限制。我们过去几十年取得的经验,并不能统统适用于今天,有些可以继续使用,有些需要在新形势下加以完善和发展,还有一些确实已经过时了、陈旧了。过去往往把抓政治运动抓阶级斗争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经验的主要标志。现在看来,这些经验对完成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就不合时宜了。一个领导者,如果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经验绝对化,当作“普遍的”和“永恒的”真理,就会目光狭窄,自缚手足;如果用这种经验观去衡量干部,挑选人才,势必阻碍领导班子“四化”的进程。
现在领导四个现代化事业,无论同过去进行战争相比,还是同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搞建设相比,都更加需要文化。因为进行这样的建设,不仅必须懂得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知识,还必须具有正确驾驭复杂的形势和妥善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领导经验,文化水平较高而年纪较轻的同志确实还不多。公道地讲,今天缺少此种经验的干部岂止他们,连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也感到不够。现在,新老干部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任务,我们怎么可以苛求于未曾挑过领导重任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呢!两年前,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年轻同志“领导经验少一点,是客观存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现在的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给年轻优秀的同志提供在位谋政、积累经验的条件。事实证明:在取得领导现代化建设经验这个问题上,文化水平高的同志一般比文化水平低的同志来得快些;在需要系统总结实践经验时,前者一般也比后者做得好些。就一个人来说,要学习掌握相当的科学技术知识,至少也需要五、六年以至十来年时间,如果他经过系统专业训练、具有相当文化水平,要学习掌握一定的领导经验,有两、三年时间也就差不多了。这也是一种造就人才的经验。真正重视经验的领导者,怎么可以忘却这样一种常见的经验呢!
还有一种关于经验的老观点,就是认为只有担任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才有经验,其他人都没有经验。这显然是把经验理解得太狭窄了。所谓经验,一般泛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技能。它既包含改造社会的体验,也包含改造自然的体验;既包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所得的局部的感性认识,又包括把感性认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后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认识。人们的学习情况、工作性质、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例如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师搞设计施工,经济工作者管理企业,教育工作者办教育,党政工作人员处理党务政务,他们都通过各自的实践学习和积累某些经验。那种认为只有自己才有经验,别人没有经验,或者认为在大专学校受过系统专业训练并工作多年的干部仍不能算有经验的观点,无疑是不符合实际的。
现在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于,党中央一再强调大力选拔德才兼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干部,改变各级领导班子文化偏低、缺乏专业人才的状况,而一些领导干部和一些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的认识,却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和党中央的要求。应当看到现有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中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干部所占的比例,普遍低于干部总数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的比例,而且在一些地方越往上所占的比例越低。对于领导班子文化水平偏低同四化建设极不适应的矛盾,我们只能勇敢地正视它,以改革的精神尽快解决它。否则,就谈不上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可能因为缺少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而归于失败。这个问题,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提出选拔干部既要重视经验,更要重视文化水平,领导经验与文化水平相比,后者是第一位的,这是不是党的干部工作方针和政策变了?我们说,同过去相比,有变也有不变。讲变,主要是我们党明确规定了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要在革命化前提下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因而选拔干部要比过去更加注意年龄和文化,要着重从各行各业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优秀中青年同志中选贤任能,吸收一些善于决策和善于管理的专家、内行担任党政领导职务。讲不变,是并没有改变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基本原则,而是在坚持这些原则前提下的变,是进一步清除干部工作中“左”的思想影响的变,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变。让我们坚持这种转变,为促进干部队伍“四化”做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