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5
第5版()
专栏:文艺评论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
刘庆福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世纪初,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在中国的介绍、翻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就开始传入中国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等同志在一系列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著述中,就介绍了马克思对作为意识形态部门之一的艺术的观点,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在中国的最早的介绍。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以后,后期创造社、太阳社的同志和鲁迅、冯雪峰等一些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从日文转译和翻译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理论著作,其中有不少对马克思文艺理论基本观点的介绍。
三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书信和其它文艺论著,逐渐被直接翻译介绍到中国。如,1930年1月出版的《萌芽月刊》一卷一期上,有冯雪峰同志(署名洛扬)译的《艺术形成之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从日文转译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论述。同年5月,《萌芽月刊》一卷五期上,又发表了冯雪峰同志从日文转译的《马克思论出版底自由与检阅》的一组语录,和文艺问题也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较早而又比较系统地翻译和介绍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和文艺思想的是瞿秋白。1932年,他根据苏联共产主义学院的《文学遗产》第一、二期的材料,编译了一本《“现实”——科学的文艺论文集》,翻译了恩格斯、普列汉诺夫、拉法格的部分文艺论著,其中有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和致保·恩斯特的两封信。同时,他根据苏联学者的论文提供的材料,结合当时中国文艺界存在的问题,还编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恩格斯和文学上的机械论》两篇文章。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把他编译的这本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和他翻译的列宁论托尔斯泰的三篇文章及高尔基的论文选集一起,编为《海上述林》上卷,于1936年出版。这部三十年代中国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对于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发挥过巨大作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在刊物上继续翻译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书信。例如,陆侃如在1933年6月出版的上海《读书杂志》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了他从法文转译的恩格斯《致哈克奈思女士书》。1933年9月,《现代》第三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鲁迅的《关于翻译》一文,其中从日文节译了恩格斯给敏·考茨基信中的一段话。1934年,胡风根据日译本翻译了恩格斯致敏·考茨基的信的全文,原题为《与敏娜·考茨基论倾向文学》,发表在《译文》第一卷第四期。1935年11月,上海出版的《文艺群众》第二期,为纪念恩格斯逝世四十周年,刊有恩格斯逝世纪念特辑,发表了易萌译的恩格斯的《易卜生论——给保尔厄斯特的信》(现译《致保·恩斯特》),易卓译的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和马克思致拉萨尔的信。至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著名的五封文艺书信,在我国都有了译文。
在这个时期,也有人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书信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论著合编成册出版。如陈北鸥的《作家论》,1937年1月日本东京质文社出版。该书译有恩格斯、卢那察尔斯基等四位作者的五篇作家论,其中的《易卜生论》,即恩格斯致保·恩斯特的信。赵季芳编译的《恩格斯等论文学》,同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这本书是将恩格斯的文艺书信和列宁论托尔斯泰的三篇文章合辑成册的。
郭沫若翻译的《艺术作品之真实性》的出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文艺论著翻译出版的重要成果。这本书是郭沫若同志参照日本的一篇摘录,从《神圣家族》德文本中直接翻译过来的。这是我国第一本从原文翻译的马克思的文艺论著。书中摘译了《神圣家族》第五章和第八章中马克思对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批判的一些段落。这本书作为左联东京分盟质文社刊行的文艺理论丛书之一,1936年5月在日本东京出版,当年国内就重印了。
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在国民党统治区,还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的翻译出版都有了新的进展。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革命文艺工作的同志,先后翻译出版了两本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论著。一本是《马恩科学的文学论》,由欧阳凡海编译,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11月在桂林出版。这本书编译者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四封文艺书信。马克思致拉萨尔的信是编译者由日文重译的,其它三封是选用的国内已有的译文。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几封重要的文艺书信汇编成册,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另一本是《科学的艺术论》,是苏联共产主义学院文艺研究所编。它是适夷同志从日文转译过来的,1940年10月上海读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编者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特别是成熟期的著作中摘录辑集起来的。共辑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论述40多个片断,他们的几封著名的文艺书信是全文收入的。原书1933年出版,是苏联也是世界上较早摘录辑集的一部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论,它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观的基本面貌。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延安,1940年由曹葆华、蓝天译,周扬编校,鲁迅艺术学院文学院出版了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艺术》,其中有马克思恩格斯著名的五封文艺书信,列宁论托尔斯泰的四篇文章。本书译文大部分是从英文转译的。1944年,周扬同志又编了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即《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当年5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本书选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普列汉诺夫、高尔基和鲁迅的有关文艺的论述。这本书把马克思恩格斯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述分专题汇编,易于显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内在联系。
解放以后我国从国外翻译并自己编辑出版了一些较解放前更完善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论著。王道乾翻译的法国让·弗莱维勒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1951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刘慧义译的《文学与艺术》(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集),是根据美国纽约国际出版社1947年版的《文学与艺术》翻译过来的,1953年由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这两个译本都附录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及亲属回忆他们有关文学艺术问题的文章片断,其中提供了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某些珍贵材料。
解放后从国外翻译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论著,以四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内容最为丰富。这部书是根据俄文两卷本《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米海依尔·里夫希茨编,苏联国家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1960年——1966年出版。该书译文除选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文外,余系曹葆华同志翻译。这部书内容之丰富是以前所译书所不可比拟的,既有从马克思恩格斯成熟时期的著作与书信中选录的论述,也有从他们青年时代的著作与书信中选录的论述。这部书对于我们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的全貌是有帮助的,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的通用本,但是,这部书也存在某些问题,长期把它当作我国的通用本,是不适当的。
另外,在四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翻译出版之前,我国就曾根据俄文本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书,从中选译了部分内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两本书,一是曹葆华、程代熙等同志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浪漫主义》,1958年12月出版;二是曹葆华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与共产主义》,1959年4月出版。这两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们是我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的某一方面的专集。
在翻译出版国外编的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的同时,解放后不久,我国自己便编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本书译文是曹葆华等同志翻译的,周扬同志校过部分译文。这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首次出版,以后曾多次修定重版。后经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再次编选,选篇由原来的20篇左右增至50篇,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为了满足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的需要,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近年来新编成了几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论著。最近,陆梅林同志辑注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共两册),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杨柄同志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上下两册),亦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自己编辑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所取得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