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阅读
  • 0回复

今年高校招生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7
第1版()
专栏:

今年高校招生改革
一、进行人才预测和规划,根据需要调整年度招生计划
二、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打开人才通向农村的路子
三、采取合同制委托培养人才的办法,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
四、录取考生时要参考中学平时各科成绩及表现
本报讯 国务院最近批准了教育部《关于1983年全国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教育部已经将这个报告连同《1983年全日制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发给各地执行。
教育部的《报告》中说,今年1月16日至26日在昆明召开的1983年全国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对高考招生工作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第一,要做好人才的规划。五十年代末以来,全国的年度招生计划,即哪些专业招生,招多少人,基本上是根据学校报来的数字汇总的,这就难免产生一定的盲目性,不可能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完全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现在起着手进行人才预测工作,做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为此,教育部已决定建立教育规划委员会,会同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进行工作。各省、市、自治区高教、教育厅(局)也应组织力量,会同计委等有关部门,把此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认真抓起来。要通过对人才的预测和规划,调整好年度招生总数和各科类的比例以及本专科的比例,逐步解决好招生与需要脱节,“产”、“销”不对路的矛盾,尽可能满足各方面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做到学用一致,人尽其才,避免人才的浪费。
第二,要打开人才通向农村的路子。这需要从招生、培养、分配、使用、待遇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在招生方面,除了加强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毕业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传、教育外,要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分配去向适当结合起来,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
第三,要打开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的渠道,采取合同制委托培养人才的办法,作为国家培养人才计划的补充。一二年来,有些地方开始出现了用人单位或部门出钱,通过订合同委托学校培养人才的作法。这样作的好处:一是可以有目的地培养更多的对路人才;二是可以挖掘学校的潜力;三是可以为教育事业增加财源;四是可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会议一致认为,应该提倡、推广这种办法,作为国家计划的补充。
第四,要进一步贯彻好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时,高校不仅要看考生的统考成绩、政治品德考查和体检材料,而且要参考中学平时各科成绩、政治思想表现、体育课成绩以及身体健康状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