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全国青年男排印象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7
第3版()
专栏:体育

全国青年男排印象记
新苗茁壮 形势喜人
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坐落在美丽的郴州市公园一角。这里曾是中国女排冲出亚洲,夺取世界冠军的摇篮。不久前,又接待了北京、上海、八一、辽宁、山东和黑龙江等6支青年男子排球队进行冬训。
参加这次冬训的77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不满十七岁,身高在1米93多,1.95米以上的有25人,2米以上的有5人,身高不到1.90米的只有7人。这样好的身体条件,不仅在我国历来青年队中是最好的,在世界青年队的行列中也屈指可数。
这批小家伙身材匀称,动作灵活,跑跳能力比较强,多数人都会做鱼跃等难度动作,让人一看就觉得是“材料”。上海队的孙弢,今年十九岁,身高两米挂零,摸高可达3.50米以上。北京队十八岁的张小光,身高2.01米,是一个左撇子二传手,打球时间不长,但上场比较沉着,初步具有优秀二传手的心理品质。行家们兴奋地说:世界排坛正朝身高2米的方向发展,我们终于有了这批好材料,但是,中国男排要打好翻身仗,还需要象中国女排那样,高标准,严要求,下一番苦功夫才行!
玉不琢,不成器
根据排球比赛的特点和中国男女排的经验教训,各队都非常重视作风的培养。除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特别重视培养运动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并把这些看作是今后能否成材的关键。八一队队长黄宣伟在一次教学比赛中,不慎左手无名指骨折,他忍住疼痛,用纱布简单地包扎之后又继续参加比赛,直至终场。教练给的球又刁又难,要求又十分严格,质量稍差就不算数。辽宁青年队练习三人防守半场,教练要求不停顿地完成15个好球,如果中间出现“没反应、没动作”,哪怕已接起14个好球也要全部扣掉重来。这个练习真是又苦又累,但小队员们立志接班,为了男排打翻身仗,再困难再艰苦也不算什么。晚上,训练馆里常有队员自己去加班、补课,有的请教练出场作指导,有的干脆对教练保密。北京青年队的刘明和刘旭东说:“我们年龄小,学打排球的时间不长,不加班多练点,怎么接班呢?”这话正说出了青年队员们的心声。
改革旧规 快出人才
训练基地的玉兰含苞待放,南国的春天已经迈开了脚步。身体训练房里,田径教练正在指导一群“特高个”作跑跳练习。上海队的孙弢,北京队的张小光、张硕,都是2米以上的高个儿,还有辽宁、山东、八一、黑龙江队的,最矮的也有1.97米。为了使这些“特殊人材”尽快成长,教练员采取了特殊办法,正在给他们吃“偏饭”呢!
这批大个儿的素质基础还比较差,灵活性也急需提高,现在给他们加班加点,正是未来成长为优秀选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呀!
采取集中身体训练这个措施,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以前,一说起哪个外国队员身高2米,我们就很羡慕,今天我们也有了这样一批好苗子。怎么样才能把他们尽快地培养成才呢?这是教练员们日夜琢磨的问题。当改革的春风吹进他们的心扉时,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想出了集中大个作素质训练的办法。他们还商议规定,在冬训比赛中,每个队场上必须始终保持两个十八岁以下,身高1.95米以上的队员。这一规定“逼”着教练员们要在大个儿身上费更多的心血,下更大的功夫!
排球专家们认为,我们有了好苗子,关键在于训练。现在加紧突击高个儿,让他们尽快成长,中国男排打翻身仗的信心就更强了!
黄辅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