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7
第7版()
专栏:专论

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朱婉娟
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经济危机,打破了西方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使苏联有可能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当时苏联新建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斯大林汽车厂、乌拉尔重型机器厂以及乌拉尔电机联合企业、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都是由从美国、德国等国家进口的先进设备装备的。从数量来看,1931年全世界机器设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是运住苏联的,到1932年更增加到一半左右。
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相对过剩的资本,使苏联打破了西方对苏联实行的信贷封锁,从德、英、意、瑞典、丹麦、挪威等国家得到了出口信贷。到1931年底,苏联从国外获得的信贷总额达48.8亿卢布,大大减少了苏联在进口设备时需要付出的现金数额,从而扩大了进口的可能性。
经济危机还使世界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商品价格急剧下跌,这使苏联能以优惠的价格进口机械设备以及黑色和有色金属等商品。
危机期间西方出现了一支失业大军,使苏联能够从资本主义国家招聘大批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工共达两万人左右,其中不少是担任过总工程师等职务的第一流技术专家。另一方面,苏联也极为重视培养本国的技术人材。苏联当时除了大力培养自己的科研人员以外,还向外国公司和企业派遣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了解和学习,并通过同西方各国的大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合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材。
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使苏联受到了一定损失。危机期间,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比工业品更大。苏联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器设备等制成品,出口的是粮食等初级产品。所以苏联虽因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节省了7.7亿卢布,但又因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损失了18.7亿卢布,净损失11亿卢布。
三十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是不平衡的。德国和美国是当时经济危机最为深重的国家,它们更需要与苏联发展经济贸易关系。1929—1933年苏联进口总额中,从德国和美国的进口占50%。在机械设备的进口方面,德国和美国的比重高达70%多。但是,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发展经济关系,而反对苏维埃制度的力量又千方百计阻碍这种关系的发展。因此西方国家在加强向苏联出口的同时,又竭力限制从苏联的进口。针对这种情况,1930年10月苏联通过了《关于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的程序》的特别决议。决议规定,对那些实行有损苏联对外贸易措施的国家,采取停止购买其商品的对策,使美国等陷于严重经济危机的国家不得不取消某些对苏进口的限制。
此外,西方出口商违背贸易协定的事件,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期间频繁发生。仅仅1931—1932年苏联就曾向德、英和美国的有关公司,就车床出口问题正式提出过600多起索赔事件。1932年仅由苏联驻德国商务代表处提出的70多起索赔事件,其金额就达到1,000多万马克。这说明,即使在危机期间,苏联和西方的经济关系也是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