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酒泉之酒及“铁碗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7
第8版()
专栏:

酒泉之酒及“铁碗人家”
冯并
前年过酒泉,特地到酒泉公园去看看。湖光潋滟,柳色青青,但惹人兴味的还是那一泓泉,传说里霍去病勒部西征,将御酒倾入泉中,与士卒共饮,因而得名。我曾想,泉以酒名,地以泉名,是寄托着生活资料分配上的一种“平均主义”吗?似乎是的,却又不是,因为那士兵们饮的毕竟是“与子同袍”的一种气氛。若是在平时,且要惠及士农工商,未必就会出此千古佳话,遑论有那么多倾入泉中的酒呢?
但总有耽于幻想的。另一处有名的酒泉,说是在商周的澄城,喷溅出的传说更令人神往。泉既甘美,且可疗饥裹腹。与此有关的是“铁碗人家”,既然大家都去舀食,碗便出了学问,泥碗易碎,木碗易朽,铁碗就在竞争中显出了优越性。一代传之一代,形成相对无忧的保险户。说相对,是因为还有一句,叫作“铁碗易锈”,讲的是一户饱食终年,乐而游荡,及至归来,铁碗竟然锈破,只好舍碗而操起耒耜。看来,铁碗也是不大保险的。
但也不必担心,不保险的是过去。于今是社会主义,当然是“铁碗”时代。但有铁碗并不等于有了一个吃饭的铁的衡器,拿来均着份儿去吃,有谁多吃了几口,不必问他多吃的理由,只管用碗去比:你有我也有,咱们谁的碗就比谁的小,谁的又不是铁的呢!近来又听到一桩新闻,上海某厂一位科技人员搞出一项发明,分到的奖金仅得一角钱。那奖是按人头分的,管你参与没参与发明,“见面有份”。分者还振振有辞:没有厂里全体职工的支持,能够搞出发明吗?这真有几分“铁”理。然则没有全社会的支持,发明者或将衣食不保,如果种田的、开店的乃至守卫边防的都来分,又当何以处之?
看来问题并不在“铁”碗,而是在于某种铁的平均法则。有谁打破了,似乎就不合社会主义。但那平均下面藏着不平均,譬如奖金,原本是按劳动支出的超额程度平均分配的,在某些单位里,竟成了不可变更的人均收入奖,那铁碗里多出来的,已不是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什么铁的机缘了。
当然,铁碗未可抛,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总要保证基本工资,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是铁饭碗,不能砸烂。但是“铁碗人家”却不该再有。有句老话:“金缕玉衣饥冻死,酒泉铁碗不可活。”戒的是坐吃山空的惜力者。捧着碗而不思开掘物质财富的源泉,终归不是善策。那传说中的“铁碗人家”不也操起耒耜,舍力田亩了吗?人们历来是靠锄而不是靠碗生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