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瓷饭碗”里出效率 集体所有制的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咨询公司七名科技人员二年完成和接近完成十四个科研项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18
第3版()
专栏:

“瓷饭碗”里出效率
集体所有制的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咨询公司七名科技人员二年完成和接近完成十四个科研项目
本报讯 《黑龙江日报》记者魏正一、本报记者罗荣兴报道:奇怪得很,一些在吃“大锅饭”的单位看起来还不起眼的科技人员来到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咨询公司以后,个个成了很有创造力的人才。公司成立二年来,七名科技人员已经完成和接近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十四项,转让这些成果获益几十万元。科研生产力得到解放的关键是:打破了“铁饭碗”。
该公司是一个应用户之需提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的集体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一九八○年底,由几名科技人员借了一千元钱开办起来。几个月后,他们就拿出了第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的收益,不但归还了借款,还为进一步开展科研筹备了资金。二年来,他们不用国家一分钱科研经费,搞了十几个项目。
公司自负盈亏,国家也不给他们下达科研任务。他们的任务来源,完全依靠科技人员出色的技术服务,在用户中建立信誉,吸引更多的用户来签订科研或设计合同。因此,他们的科研方向是面向生产,尤其是解决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村县办、社办工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些科技问题,大的科研机构往往不屑一顾,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
来自生产的课题是五花八门的,要求该公司的科技人员个个成为“多面手”。他们完成的科研项目中,有不少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七名科技人员中,上过大学(包括业余大学)的三人,上过中专的二人,还有二人是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他们以前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在工厂当技术员或工人。那时候,人们并没有发现他们身上蕴蓄着如此巨大的创造力。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在我们这里,端的是‘瓷饭碗’,大家的命运同这个科研集体拴在一起,人人都拚命钻研,拚命干。”这家公司隶属黑龙江省科技新闻协会,便于利用社会上的智力资源。他们取得这些成果,也得益于其它一些单位专家们的帮助。现在,有些大科研单位和大学里的科研人员,被这些“优越性”所吸引,要求调到这里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