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唤起游客的思念——从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举办的旅游纪念品展览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0
第5版()
专栏:

唤起游客的思念
——从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举办的旅游纪念品展览谈起
本报记者 计泓赓 李肇芬
精美的旅游商品,不仅标志着我国的工艺生产水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结晶。最近,为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专门举办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展览,五光十色,璀璨夺目,受到了中外人士的赞扬。
一千多件展品,绝大多数原本是只展不销,目的是想听听客人们的意见,了解客人们的爱好,据此来改进今后的工作;可是客人们爱不释手,执意要买,一些非卖品只好出售。这些年,国外人士用细瓷多了,粗陶瓷开始吃香。清雅古朴的陕西耀州(今铜川一带)青花粗瓷碗,受到客人们的喜爱。展览会只展出三个,竟有几个国家的客人争着要买。一位瑞士客人听说还能从产地运来,曾接连3次来展柜探听消息。贵州的民间土陶双耳罐、笔筒等,被香港客人统统买去。福建树根雕“醉三仙”,形态逼真生动,一位日本客人把唯一的陈列品也买走了。
客人们不仅参观,还投票参加评比优秀产品。客人们的选票好比一面镜子,可以从中看出我国旅游商品应向哪些方面发展。概括起来不外是:
纪念性要强,地方色彩要浓。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对外开放,大多数旅游点都设有销售部或友谊商店,如果都是出售大同小异的景泰蓝、牙雕、玉石制品、文房四宝、字画碑帖,就难免清一色,单调。不同的地方,旅游商品应有不同的题材、造型、工艺和包装,试想要是登名山而只能买到北京万寿山的手杖,就会令人扫兴,也失去了纪念意义。到过鲁迅故乡——绍兴旅游的客人,莫不喜爱鲁迅笔下“闰土”戴的毡帽,在那里一般是男人戴的,可是前往旅游的外国老太太也要买它一顶,插上美丽的别针,“土洋结合”,甚是好看。这次绍兴又有新作,他们把绍兴独有的脚划乌篷船设计成小巧的旅游商品,船上一位头戴毡帽的老翁正起劲地蹬着双脚划船,新鲜奇特,被中外人士一致评为优秀产品。由此可见,旅游商品不光要有中国特色,还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样才富有纪念意义。
工艺要精,商品要小,尽可能与实用相结合。远方客人来华,一次总要转游好几个地方,旅游商品一定要小而精,便于携带。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可喜的苗头,即力求精巧,又实用。北京市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工艺美术设计师们设计出多种美观、实用的产品。会上展出的一座银花丝做的天坛祈年殿,掀起殿顶,原来是个牙签筒;仿北京大钟寺的一口小钟,原来是传统的景泰蓝烟具;小小的衣钩、瓶起子、钥匙圈,上面都有北京名胜古迹图案。这里的关键是要摸清游客的心理,多为游客着想,勇于探索,勇于改革。
少数民族地区的“宝藏”不可小看,潜在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云南的展品柜,陈列出彝族的一个支族——者莫族妇女做的四双绣花鞋。这种鞋没有缎面绣鞋的华贵气,鞋面是海蓝色的普通布,上绣洋红色的花卉。红、蓝相配,原非调和颜色,者莫族妇女的巧手,却使它艳而不俗,有浓厚的民间味。第一天展出没多大工夫,就被日本、加拿大、香港客人买走了三双。一位外国客人当场试穿了一下,连声说好,说要买回去给他夫人穿。广西侗锦、壮锦、苗锦、瑶锦四种织锦,发出奇异的光彩。昆明石林农民手工生产的傣族、撒尼族8种民族挂包,仅一个点一年就可收购七八千个,挂包生产收入占农业收入一半还多。一些参加这次展览评比的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和工艺专家认为,发展民间工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工艺旅游产品,大有可为。一些农村、城镇素有制作传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地取材,轻而易举,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这些产品又由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价廉物美,外国游客特别欢迎。
向国外游客供应旅游商品,是一笔送上门来的外汇收入。在吃、住、行、游、购旅游业的五个方面,目前购物的收入占三分之一以上。世界上有的地区和国家,并没有多少文化古迹、秀丽山河,但却以“购物天堂”来吸引众多的游客。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购物上也应棋高一着。我们要从思想上、体制上来解决问题,满足外国客人购物的需要。客人们在中国旅游的时间是短暂的,精美的旅游商品却可唤起他们长久的思念。所以,做好旅游商品的生产、供应工作,是一件富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这次展览,中外结合评选出一批优秀产品、表扬产品,还有许许多多虽没评上但都各有千秋的产品,象征着旅游商品生产的锦绣前程,我们祝愿旅游商品更加绚丽多彩。(附图片)
香港客人喜欢福建的大折扇。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