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张庄大队党支部抓党风带民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1
第3版()
专栏:

张庄大队党支部抓党风带民风
本报讯 河北省威县枣园公社张庄大队党支部在建设物质文明,使张庄由穷变富的同时,注意抓党风带民风,积极开展建设“文明村”活动。
十年内乱期间,这个庄的村风遭到严重破坏,偷抢成风,打架斗殴成风,吃喝浪费成风。现在张庄的村风大变样,被地、县誉为“文明村”。去年,粮食亩产超千斤,皮棉225斤,人均收入775元,爱国家、爱集体、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形成风气。1982年全村评选出36名好社员和40户“文明之家”。
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丙才同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秉公办事,从不搞特殊,不占集体和群众的便宜。他儿子结婚,别人送礼,他一点不要,把送来的酒挨家挨户送回去。队里每户补助160元让社员买电视机,社员买新的,他要了队里处理的旧电视机,分文没少给。队里分给社员的责任地都是好地,他家分到的责任地却是个难拿苗的二性地。队里按规定划分宅基地,他家的宅基地被分到最后边的坑沿上。地分了,产包了,但是丙才的责任心不散,每天他一块地一块地检查棉花生产情况,谁家的棉田旱了需要浇水,谁家的棉棵上有了棉铃虫,谁家的棉田需要移栽补苗,他都及时帮助采取措施。社员说:“俺村谁家包的地种好了,也有丙才的心血。”
大队会计刘丙黎,一年到头,一心扑在工作上。前年他老伴病了,他也没空在家里照顾,直到邻居来叫,他才急急忙忙赶到家,老伴已经咽了气。
退休老党员张玉山,不计报酬,主动把村北四条路上的3,000棵树管起来,一年没丢一棵。
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影响着群众,带动着村风的转变。去年12月21日,沙柳寨棉站失火。党支部书记从喇叭上一喊,不到10分钟,张庄90多名青壮年,带着救火工具火速赶往6里外的沙柳寨。大火扑灭了,干部群众的棉衣烧糊了,大家都不介意。这件事,棉站表扬,邻村赞扬。
村里成立了“邻里文明组”,虽不是生产组织,但大家却乐意互相帮助。象棉花播种、治虫、浇水等生产活动,时间紧,劳动量大,有人干得快,有人忙不过来,干得快的,在串门会上说一声:“我们的活干完了,谁忙不过来说话”,大家自觉自愿,互助两利地帮一个晌、半晌,问题就解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