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衡阳地区瓷土矿破坏严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2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衡阳地区瓷土矿破坏严重
本报记者 肖体焕 本报通讯员 熊育才
湖南省衡阳地区瓷土矿,位于南岳衡山的西北山麓,地垮衡阳、衡山两县,矿体长60华里,宽1至3华里,常见垂直厚度二三十米,最厚层50多米。瓷土化学成分稳定,耐火度高,可塑性强,烧制成的瓷器洁白透明度好。
目前,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100多家生产单位,均需从这里取土。著名的瓷器生产重地景德镇、醴陵,也需要“衡阳土”配方。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用这种瓷土生产的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万里无云”的美誉,畅销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优质瓷土矿基地,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当地的一些县办企业、公社、大队、生产队及个人,长时间纷纷涌入矿区,你争我夺,抢占地盘,乱采乱挖,明里暗里自由买卖。他们采富弃贫,采厚丢薄,致使矿体各处山头,百孔千疮,一片花白,许多矿段已被采空或残缺不全。各种类型的民办瓷土矿、矿石采得率一般只有20%至30%,大量的优质瓷土被废弃山野、路旁。
国营界牌陶瓷总厂所利用的大排岭矿山,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尤其严重。国家为了建设这座矿山,轻工业部先后共拨出1,500余万元的投资。可是衡阳县瓷土矿、界牌公社、界牌大队的采矿队伍,却置国家利益于不顾,长期争夺、哄抢国营大排岭矿山。他们既搞露天挖采,又搞掏洞挖心,直至抢走国家现成的矿石,毁坏生产设施,严重地破坏了矿山的正常生产,从1976年至1982年,造成界牌瓷厂瓷土矿5次大停产,累计230天,直接损失13万元,间接损失94万元。
对于这种严重破坏损失情况,界牌陶瓷总厂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以书面和口头等方式,向省内的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同志,先后反映过数十次,但至今收效甚微。衡阳县政府办公室调查组,在1982年3月写的一份书面材料中甚至说:“未发现县、区、社、队进入省属矿山界内乱采乱挖瓷土”。
为了保护衡阳地区优质瓷土矿免遭破坏,控制开采数量,确保国家矿山和有关国营瓷厂能够正常生产,有关方面希望:衡阳县瓷土矿、界牌公社及有关大队的“瓷土矿”,应立即从国家投资的大排岭矿山撤出。凡是县、社、队经办矿山,应有严格的审批、备案手续,手续不备的各种自办矿山,应予取缔。有关地方政府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属于全民所有,树立全局观念,不仅要口说、发文,而且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制止破坏国家瓷土矿资源的行为。对情节严重又屡教不改者,应依法惩办。从开发利用资源着想,省需要成立一个瓷土公司,把衡阳瓷土统一管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