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海洋不是填不满的“垃圾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2
第3版()
专栏:科学信箱

海洋不是填不满的“垃圾箱”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国城镇市场海产品供应逐渐减少,甚至连素以海味闻名的滨海城市,鱼虾之类也成了紧缺食品。这是为什么?读者 戴明戴明同志:
造成城镇居民吃不到海鱼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海洋环境的污染。
据有关资料介绍,1974年蓟运河提闸宣泄排污,被毒死的鱼在沿岸漂浮绵延成带,长达15里,宽约3里。1978年4月,南黄海北部发生大面积漂油事件,事故发生后10多天内,水产部门收购的370万斤受污染的鱼虾,其中56万斤不能食用。同年,河北黄骅捕捞曲虾20万斤,其中18万斤因含石油不能食用,只好用作肥料。我国北方有一小海湾,受到污染后,养殖的滩涂贝类大量死亡,水生植物不能生长,过去盛产的海参、扇贝现已绝迹,死鱼死虾经常漂浮海面,当地政府已将该地区划为“禁养区”。过去,捕捞鲆鱼、鲽鱼的渔船多集中在秦皇岛沿岸5至10米等深线内作业,由于浅水区受到污染,今已移到15至23米深的海域生产。海洋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如人们喜爱的小黄鱼过去全国最高年产曾达17万吨,如今仅产2万吨。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付之流水”的习惯。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人们一方面把海洋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另一方面却又把海洋当作填不满的垃圾箱,把一切废物都向海洋抛弃。据调查,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就有60多亿吨,入海的废弃石油有十几万吨,还有不少其它污染物质入海。就以排入渤海、黄海的油污量来说,1960年为4,000吨,1970年增至3万吨,到1974年又增至七八万吨。我国沿海海岸生活着4亿多人口,有4万多家工交企业,如果不加限制地把一切废水污物弃入海中,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们当然要遭到海洋的报复。
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需要有正确的开发政策和先进科学技术,也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在现代开发阶段,海洋管理的目标是要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结合起来,既要使海洋资源长久稳定地发挥最大效益,也要求对海洋进行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为了查明我国沿海环境状况,了解污染来源及其程度,以及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转移变化规律,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有关部门对部分海域进行了首次污染调查。现在,海洋环境保护已进入全面调查全面治理阶段,而且还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政策法令的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海洋生态正在全面恢复,海洋治理已开始见效,被称为“生命摇篮”的海洋,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向人们提供更多更鲜美的水产。
国家海洋局
谭 征
刘书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