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首都青年创造为社会尽义务好形式 签订协议为孤寡老人、盲人、烈军属等实行“综合包户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2
第4版()
专栏:

首都青年创造为社会尽义务好形式
签订协议为孤寡老人、盲人、烈军属等实行“综合包户服务”
本报讯 记者张达报道:在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中,首都许多青年和本地区孤寡老人、盲人、烈军属家庭签订“综合包户服务”协议书,把过去那种不定期的、零星的服务发展为综合的经常化的服务。
近几年来,首都广大团员青年在“五讲四美”活动中,成立了“为您服务”小组、“贴心人”小组等,为老弱病残盲人和烈军属家庭做了大量好事,受到人们的赞誉。可是,他们觉得这样的服务还很不够。宣武区大栅栏街道的青年们提出,要把为社会作贡献、尽义务的活动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且能与各单位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他们提出了由街道团委牵头,组织各个服务行业的青年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书的办法。他们的提议得到团市委、团区委、以及街道办事处的热情支持。2月27日上午,地处大栅栏地区的9个商业服务业单位的团支部、大栅栏街道团委、街道办事处办公室等联合举行了协议书签字仪式。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王兆国、民政部副部长杨琛、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等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他们热情赞扬了这种做法和青年们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这种签订综合服务协议、搞好社会服务的活动,很快得到全市各行业青年的响应。3月5日,菜市口食品大楼上举行了“为盲人综合服务协议书”签字仪式;3月6日,市半导体器件五厂、互助巷居委会、菜店、煤店、副食店、粮店、房管所、西长安街派出所等单位的团支部和孤寡老人签订了协议书。3月16日,宣武区陶然亭街道、广安门街道分别举行“协议”签字仪式,至此,宣武区8街130位孤寡病残老人、老烈属,都由青年们包了下来,形成了一个为老人服务的比较正规化的网络。
到目前为止,参加综合包户服务的团支部已普遍把任务落实到团小组和个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