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新发展——临汾地区开展“使部队战士安心服役”活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2
第4版()
专栏:

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新发展
——临汾地区开展“使部队战士安心服役”活动的调查
去年以来,山西省临汾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发动群众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使部队战士安心服役”的活动,及时解决了近年来拥军优属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和部队建设。
这项活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
临汾地区共有16县两市,目前共有军属17,369户,其中家在农村的有14,610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汾地区各县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有些军属写信动员子女早日退伍,或在农忙季节催促子女申请探家,好在田地里当壮劳力;有些战士看到别人家变富,自己家还穷时,“当兵吃亏”的念头就冒了出来:“当兵一年丢凤凰(自行车),两年丢瓦房,三年丢新娘”,不安心部队工作。此外,农村一些适龄青年看到“服兵役影响自家致富”,也不愿当兵。为了帮助军属渡过困难,有些社、队采取照顾工分的办法(即年终分配时照顾些钱、粮),虽解决了一时之需,但仍解救不了军属们“劳力不足”之苦。
去年春天,临汾地区的隰县县委、县政府和武装部先后三次召开联席会,决定让县武装部派工作组到下李公社试点,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群众开展了以“帮生产、帮生活、帮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帮助军属搞好生产,鼓励战士安心服役”活动。半年过后,军属的困难解决了,战士安心服役了。
去年秋天,隰县和临汾地区以及军分区的领导干部到农村调查研究,访问了300多户军属,找了农村干部及群众座谈,检查总结开展“使部队战士安心服役”活动的情况与经验。尔后,地区召开广播动员大会和有各县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在全区大力推广了隰县的做法。
活动的基本做法
临汾地区开展“使部队战士安心服役”活动的基本做法是:
第一,村村、队队都建立起“帮战友”小组,义务帮助军属种好承包的责任田。“帮战友”小组是由家庭劳力充足的民兵、共青团员和妇女会员自愿参加组成的。目前,全地区已基本做到每户有困难的军属都有一个“帮战友”小组的支援。
第二,帮助军属发展专业生产,扶持他们劳动致富。有些县根据军属的生产技能,向他们提供便利条件,支持他们发展成养蚕、养蜂、养牛、兔、鸡等专业户或种棉花、烟叶的重点户,增加收入。
第三,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切实解决军属的实际困难。据统计,去年全地区给军属优待(补贴)工共折款330多万元,救济款160多万元,优待粮59万多斤。
第四,主动牵线当“红娘”,为年龄较大的战士解决婚姻问题。人武部、民政部门就和共青团、妇联会等组织主动为老战士“穿针引线”当“红娘”。去年,仅蒲县就为47名老战士找上对象,建立起美满的家庭。
活动的效果
临汾地区开展这个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已收到明显效果。
一是使战士受到生动的“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热爱军队)的教育,安心服役。某军炮团和另一个军的一些团队有不少隰县入伍的战士,他们听了“家乡慰问汇报团”的报告和收到“帮战友”小组的来信后,怀着感激之情开展起“做一名让家乡人民放心的战士”的竞赛活动,掀起了学科学、学文化、学军事的勤学苦练热潮。
二是使军属受到“社会主义好”的教育,涌现出一批关心部队建设、主动为国分忧的模范军属。他们带头踊跃交售爱国粮,争着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三是有力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广大青年通过开展“为军属排难解愁”、“使战士安心服役”活动,激发了爱国家、爱军队的热忱。
四是改变了新形势下农村“征兵难”的局面。去年临汾地区有适龄青年57,657名,征兵命令一宣布,就有53,390人踊跃报名(占适龄者92%),比往年增加20%。
要注意的问题
去年底,临汾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总结了开展“使战士安心服役”活动的初步经验。他们认为,要使这一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上要注意掌握三点: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这一活动的全过程,既教育和激励青年发扬不计报酬,助人为乐的崇高风格,又教育军属正确对待困难,树立自力更生精神;二是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三是既做拥军优属的工作,又做部队战士的工作,以多种途径与战士保持联系,用家乡发展的新形势、新面貌鼓舞战士,再以战士为人民立功的事迹激励乡亲。
本报记者 叶旭林
本报通讯员 高俊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