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北京有这么美的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4
第2版()
专栏:

“北京有这么美的工厂”
本报记者 欧庆林
本文题目,引自去年各国驻华使节参观北京保温瓶厂之后发出的感叹。座落在距首都50多公里的南口镇上的北京保温瓶厂,是全国同行业里唯一的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
几年来,这个厂从又脏又乱的“破大家”,变成了绿树成荫、花草铺地、文明整洁的“花园”。走进厂区,映入眼帘的是养植上百种花卉的花房,设计精巧的喷水池、养鱼池、葡萄架,爬满绿色青藤的假山,长廊和雪松、龙柏围绕的天井。如果你登上建在循环用水池中的古朴典雅的飞檐水榭,穿过装有过道天桥和假山的人工湖,你会感到自己是在优美的园林里。
这个厂是如何变美的呢?1981年“五一”劳动节,北京保温瓶厂大门口熙熙攘攘,人们争着买花。有人风趣地说:“保温瓶厂什么都能干,这回又种花卖花了。”这一天卖了200多盆文竹、月季、红叶桂花、玻璃翠。第二天接着又卖。从那以后一直卖到年底,工厂花房仅卖花收入就达1.3万多元,去年又收入1.5万多元。
养花、种草,似乎是件平常的事,办起来可并非容易。开始建花坛、花房,动员大家把自己的花拿来作本,繁殖以后还本。有些人信不过,怕把本贴进去。种草皮,厂里派人到天坛、紫竹院公园去打问。铺一平方米,要花7元钱,铺5,000平方米要花3.5万元。怎么办?厂党委决定,不能花钱买,要自己动手去挖草皮。南口附近的田间小路,山坡沟崖,羊胡子草很多,一片一片的,每天抽人去挖,节假日不休息也去挖,用厂子的车往回拉。就这样没花几个钱,1981年自己铺了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
北京保温瓶厂绿化、美化厂容,始终坚持一条——自力更生,少花钱多办事。他们搞假山,石头是从南口的沙滩上拣回来的;他们建水榭、修长廊,是工人去公园边参观边琢磨,回来照葫芦画瓢设计的。开始养花没有经验,他们到北京市植物园、西南郊苗圃、花圃和园林局绿化队虚心学习,还慕名去业余养花专家薛守纪、刘考勤家里拜师求教。这两位专家培育的月季,已经在北京保温瓶厂扎根、繁衍。
北京保温瓶厂是北京市“两个文明”建设较好的企业。胡耀邦、万里、谷牧、胡启立、郝建秀等领导同志先后来这里检查工作,曾称赞他们有个干四化的样子。(附图片)
图为北京保温瓶厂厂区绿化一角 贾德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