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中尼友谊春常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4
第6版()
专栏:

中尼友谊春常在
吕济民
一月的加德满都春意盎然。刚下过一场春雨,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河谷鲜花怒放,群山苍翠如黛。在这大好季节里,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尼泊尔,强烈地感受到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就象山国河谷中的鲜花,绚丽而芳香。
在尼泊尔十天,我们访问了加德满都、巴德冈、帕坦、希托拉和博卡拉五个城市,参观了纺织、皮革、面粉、食品、砖瓦等厂和一些新闻单位。在代表团到达尼泊尔时,比兰德拉国王陛下正在外地视察。他回到首都之后,亲切地接见了代表团。代表团还受到全国评议会议长辛格、首相塔帕、外交大臣卡特里、通讯国务大臣沙阿和政府其他部门领导人的接见或宴请。宾主共同为中尼两国人民之间传统友谊的新发展而高兴。
中尼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许多尼泊尔朋友谈起两国传统友谊时,一再谈到尼泊尔古代建筑师阿尼哥。阿尼哥于公元一二六○年应元世祖忽必烈聘请,率领八十名工匠来到中国西藏建造金塔,后来又由西藏到元大都建造佛塔寺庙。今天北京阜成门内的白塔,就是阿尼哥同中国工匠合作建成的。现在,尼泊尔已把从加德满都到西藏拉萨的尼中友谊公路命名为“阿尼哥公路”,一些学校、图书馆和幼儿园也相继以阿尼哥这个中尼友谊象征的名字命名。尼泊尔还发行了纪念阿尼哥邮票。在加德满都,我们看到一本读物引用了《元史》的记载,介绍了阿尼哥在中国的情况,并附有北京白塔寺的照片。这一切,表明了尼泊尔人民是十分珍视尼、中传统友谊的。
中、尼两国建交后,两国友谊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随着两国在各个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尼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与日俱增。我们在访问时对此深有感受。在博卡拉水电和灌溉工程工地上,我们看到中、尼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紧张施工,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410多米长的隧道提前半年打通了,工程进度加快地发展。在参观中尼合作建设或中国援建的经济项目时,尼泊尔朋友不止一次地讲到尼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许多动人的事迹。每当中国朋友回国时,曾出现过多少尼泊尔朋友含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1月25日,代表团乘车到距加德满都160公里的希托拉工业区参观,受到工业区领导人和一些曾到中国学习的技术人员十分热情的接待。纺织印染厂总工程师古论格和他的夫人因甘地曾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天津纺织工业学院学习好几年,他们亲切地用流利的中国话给我们介绍了工厂的情况。他们说,纺织厂是中国援建的,于1978年投产,现在有一千多工人,拥有15,000个纱锭,680多台织布机,是目前尼泊尔最大的纺织厂。她说,这个厂生产的布在尼泊尔被称为“中国布”,深受尼泊尔人民欢迎。陪同人员告诉我们,中国专家在厂里培训了数百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有些人已成了尼泊尔第一代纺织女工。
临别前,尼泊尔记协主席萨其亚在送别宴会上一再强调:“你们即将离开这里了,希望中国新闻代表团把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回国去。”这番话,不也正是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的共同心愿吗。(附图片)
中国援建的巴克塔普尔砖厂一景。
新华社记者 党新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