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法郎第三次贬值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4
第7版()
专栏:法国通讯

法郎第三次贬值以后
本报记者 翟象乾 马为民
3月21日上午欧洲货币体系8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经过两天艰苦的谈判,终于就调整货币汇率问题达成了妥协:法国法郎等三种货币贬值,西德马克等五种货币升值,从而结束了该体系内部的一场汇率纠纷。为下午召开的共同体首脑会议创造了良好的气氛,许多人为此松了一口气。法国电视台当晚在播发这条消息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团结精神在布鲁塞尔占了上风。”
这场以法国法郎和西德马克为主角、持续多日的汇率纠纷,终于以互相让步而结束,因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关系甚深,事情闹翻对谁都不利。以法国和西德为例,他们互为最大的供应户和主顾。如果法国由于谈判破裂“退出”该体系,让法郎自由浮动,就等于让法国法郎对其它货币全面贬值。这样做显然对法国不利,并可能在西欧触发一场新的货币战和贸易战,同时,对法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西德来讲,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双方都想维护这个货币体系。这场纠纷暂告结束有助于共同体的团结和建设,也有助于加强西欧在对美、日贸易摩擦中的地位。
法国和西德奉行不同的经济政策是这场汇率纠纷爆发的重要原因。法国曾试图以刺激消费振兴经济,来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去年6月法郎第二次贬值后,法国开始推行“严厉政策”,仍以控制失业和遏制通货膨胀并重。结果,失业率的上涨虽初步稳定住了,通货膨胀率却仍近10%,外贸赤字近1,000亿法郎。西德采取带有紧缩特点的方针,虽然失业率上升很快,但是通货膨胀率不到法国的一半,外贸巨额顺差,仅对法国的顺差就占法国外贸总逆差的三分之一以上。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是通货膨胀率和外贸状况这两项。所以去年年底以来,法郎一跌再跌,马克一升再升。3月初,科尔在西德大选中获胜,法国执政党在市政选举中失利,于是,法郎受到的压力愈来愈大,终于导致了社会党执政以来的第三次法郎贬值。
这次法国法郎贬值2.5%,西德马克升值5.5%。法郎对马克实际贬值8%。通常看,这有利于法国扩大出口,减少外贸赤字。但是,此间几家报纸都认为,这只“在理论上”是对的。因为法郎去年两次贬值都未使法国的外贸逆差获得根本好转。去年法郎第二次贬值之后,法国的进口值增加了30%,出口值却仅增加了7.5%。另外,目前法国的消费品四分之一是进口货,其中三分之二以外币结算。法郎的贬值必然导致进口货价格上涨,促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特别是购买能源和原料的费用要增加。据计算,由于最近石油降价,法国本来可减少150亿法郎的外贸赤字,法郎贬值正好将这笔可观的收益抵销。难怪《解放报》说,货币贬值可以促进出口、减少逆差“这个理论越来越不对了”。
此间舆论普遍认为,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单是马克升值,法郎贬值是远远不够的。法国能否从这次法郎贬值中受益,关键在于政府能否下决心改善它的两项重要经济指标:外贸赤字和通货膨胀率,以保护法郎的新汇价。财经部长德洛尔已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宣布了法国政府今年的目标,即外贸赤字从去年的930亿法郎减少到404亿,通货膨胀率控制在8%,明年则下降到5%。为此法国可能要在法郎贬值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减少进口,紧缩消费,鼓励储蓄,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公共开支。许多人认为,法国政府将可能在不改变总的经济方针的前提下,更多地向紧缩的方向靠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