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关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5
第5版()
专栏:

关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几个问题
林宗棠
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有些难度很大的理论课题和尖端技术,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另一方面,许多量大面广、难度不大的生产技术和工业产品却相当落后。科研部门研制出不少新技术、新产品,往往只停留在礼品、展品和样品阶段,而工厂的工艺和产品却是“二十年一贯制”。这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相互分离而不是密切结合有关。在这方面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我们的科研机构再多,科研力量再强,科研经费再多,科研成果再新,也不能很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怎样才能更快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呢?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要树立这样的思想: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牢固地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我国的生产一定要从原有的老技术、老工艺、老装备、老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这个问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有两种倾向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防止的:在生产上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忽视质量、品种和技术进步;在建设上只考虑建新厂、铺新摊子,很少考虑老企业的技术改造。
我们有些工厂离开经济效益闹“翻番”是很有办法的,什么好就干什么,什么产值大就干什么。机器没有装配就报产量,明知钢水不好,也要“超额”完成计划。这样的翻番,增产愈多,国家损失愈大。这样做,企业是有责任的,但不能全责怪企业。企业上面有公司、局和部委。有时上级单位明知不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是持鼓励赞赏的态度。上面指导思想差之毫厘,下面实际行动则失之千里。这样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一定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各级领导、特别是国家经济、计划等领导部门,一定要端正思想,在指导思想上有一个彻底转变,才能使中央的正确决策得以贯彻实施。
我们的经济效益所以差,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科学技术落后。所以要提高经济效益,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大力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不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都应该直接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一般都非常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它们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致是1∶2∶7。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但所需费用比例不一定很大,一般只占10%左右。其他90%则用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倘若我们只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应用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那么,再先进的理论也转化不成现实的生产力。国家在部署科技工作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把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厂矿企业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分工合作,大力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很大差距的。例如,日本企业家认为,一个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若只占商品销售总额的1%,这个企业肯定要失败;若占到3%,可以勉强维持;若占5%,可以进行竞争;若占8%,可以有所发展。西欧一些企业,比例还要高些。我国以机械工业部为例,1965年研究开发费用曾达到生产总值的1.5%,以后逐年降低,1981年下降到0.2%,一年不到一亿元。这种状况若不及时加以改革,我们是根本无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我们必须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新的突破。
紧紧抓住技术改造这个环节
许多科研成果和引进技术所以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生产手段。因此,在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时,一定要和技术改造紧紧捏在一起,一条龙一抓到底,直至形成生产能力。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千万不可忽视。
工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需要。技术改造的目的也就是要改造原有的生产条件,生产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来。因此,必须抓住新产品来带动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必须为新产品服务,决不能为改造而改造。应该明确规定,技术改造决不是在老技术基础上简单地扩大再生产,而是要把生产的发展逐步转移到新技术的基础上,也就是要把科研成果或引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质优价廉适用的新产品来。凡是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应该一律停止。
技术改造的内容,也不应该是一般地盖房子、买设备,而是应当根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需要,缺啥改啥,着力于水平的提高。根据党所提出的宏伟目标,每个行业都应该制订出一个长期的技术发展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技术发展规划。
在国家的经济体制上,也应有一个相应的改革。现在是管科研的只管科研,管技术改造的只管技术改造,管生产的只管生产,各管各的,关系不够密切,甚至互相扯皮。要把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好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减少扯皮,提高效益。
牢牢掌握技术装备这个关键
科学技术进步一般都要通过技术装备(生产工具)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我们有些科研成果之所以停留在样品、展品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装备跟不上。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部,它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发展水平。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沈鸿同志最近提出,我国机械工业能够担当制造四化建设所需设备的主角。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在品种、质量、成套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下决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迅速克服这些致命弱点,机械工业是不可能当好主角的。
要当好主角,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要的思想。薄一波同志说:“机械工业是一个服务行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机械工业习惯于“朝南坐”,要用户上门求拜。这几年饿了肚子,服务态度有所好转。一旦吃饱了,老毛病又可能重犯,用户非常不放心。今后选拔领导干部,首先要看他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牢不牢固,只有让那些懂得科学技术、懂得经营管理、有一定实践经验、又肯真正为用户服务的人掌舵,我国机械工业才是真有希望的。
要当好主角,关键是要拿出多种多样质优价廉的产品。全国现有机械产品中,相当于国际七十年代水平的只有5%,其余产品大多结构较老,性能较差,耗能较多,寿命较短。假如我们还是拿这些老产品去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那就不但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反会拉大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了保护民族机械工业,国家严格限制设备进口,这在当前是必要的,但弄不好也会保护落后。最好是把机械工业逐步放到国际竞争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使大部分产品在十五年内达到国际水平,从而担负起武装整个国民经济的任务。
要当好主角,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技术基础,下决心把基础机械和基础元器件搞上去。要改变过去重产品轻基础的做法,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一直到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零部件;从技术攻关开始,一直到生产布点形成生产能力。这样狠狠抓上两个五年,使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一个扎实的技术基础上。
要当好主角,必须狠抓若干套重大设备的研制。八十年代,应该围绕能源、交通等方面,选择二三十套重大设备,组成一个精干的班子,建立严格的技术责任制,从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直到安装和使用,“七事一贯制”,一抓到底,争取达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国际水平。
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
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没有真正懂行的、热心技术进步的领导干部,没有既有理论又善于实践的技术人员,没有训练有素、基本功过硬的技术工人,再好的技术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多的科研成果和引进技术也不能转化成生产力。应当利用几年调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我们的企业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分批轮训一遍。领导干部的学习重点是转变经营指导思想问题,技术人员的学习重点是解决技术老化问题,技术工人的学习重点是解决基本功问题。
根据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需要,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工厂企业的科技人员,应当冲破“部门所有制”的束缚,进行交流。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可以吸收工厂的技术人员参加课题研究,也可以选派研究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去参加攻关。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培养的高级研究人员大部分应当到工厂企业工作。为了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到伟大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应当高于机关、学校和科研单位。
下最大决心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目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谈起战略目标人人精神振奋,论起战略措施也头头是道,但是一接触到经费问题,往往困难重重,一筹莫展。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所需资金主要应当从改变基本建设投资和科学技术经费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方面来解决。
为了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国家保持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一些新的基本建设,是完全必要的。当前集中全国力量搞好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重点建设,加速复合肥料基地的建设,更是当务之急,绝对不可拖延。但是,也应看到,基本建设总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大上大下,会使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挫折。当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而且远远没有发挥作用,除了急需的重点项目外,不应再用更多的资金去扩大一般水平的生产能力。现在,全国一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已经过多,基本建设如果不严加控制,势必会造成国民经济的全面紧张和再度失调。
因此,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改善基本建设管理,大挖基本建设潜力,每年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挤出5—10%用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样做,对基本建设大有好处,对科学技术进步更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对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极为有利。另外,还可以从压缩流动资金中挤出一部分钱来支持科学技术进步。从全国战略来看,进行这样的改革,是非常值得的,这个战略决心是应该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