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5
第5版()
专栏: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介绍
袁 勤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传播史的专著。它以丰富的资料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路程,历史地、系统地回顾了二十世纪初以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书中既包括老一辈革命家兼翻译家的珍贵回忆以及长期从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的同志撰写的文章,又有按历史时期介绍翻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情况的系统性文献资料。本书还附有插图及按出版年月先后排列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译本第一版书目。
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著作开始传入中国的情况。
1899年上海广学会创办的《万国公报》上发表的《大同学》中提到了“马克思”、“马客偲”,这是中文报刊上最早的马克思的中译名。但这不是中国人自己的译著。中国人在自己的著述中,首次提到马克思的是梁启超。他在1902年9月的《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中,把麦喀士
(即马克思)称为社会主义之泰斗。1903年,日本出版的《近世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神髓》两本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先后译成中文出版。这是最早的两本介绍社会主义理论的中文译著。
但是,在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并摘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还算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朱执信。他在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2号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中,第一次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思想,并节译了其中的十项纲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著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其中十项纲领的译文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第一次中文节译。在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们只是把马克思的学说作为新思潮的一种来介绍的,他们还谈不上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以后才实现的。中国最早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在这个运动中,革命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它作为解放中国的科学真理和思想武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纷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研究马克思主义。只有在这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才真正传播开来。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译成中文出版,使之在我国传播的呢?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为我们展示了马克思恩格斯许多重要著作中译本的翻译过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家和革命出版工作者为翻译、出版、传播马列著作忘我工作和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和动人情景。
1920年的严冬,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一间破旧的柴屋里,一个年青人在既缺乏必要的工具书和任何参考资料又要时刻提防敌人突然袭击的情况下,手捧外文的小册子,一字一句地秘密地从事着翻译工作。这就是陈望道当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情景。
《反杜林论》的第一个全译本,是吴黎平在1930年酷夏之中,蜷伏于上海的小小亭子间里挥汗译就的。当时他要设法逃避特务的跟踪,同时为了不致饿死还得去学校冒名代课。当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出版之后,译者本人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则费了十年工夫。郭大力和王亚南于1928年在杭州大佛寺开始翻译这部著作,第一卷译稿尚未问世就在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炮火烧毁。1934年两位译者又再次从头开始翻译这部经济学巨著,一直到1937年,才找到了敢于出版《资本论》的读书生活出版社——我党领导的进步出版社,后来和生活书店、新知书店一起组成三联书店。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日寇轰炸,译者之一郭大力从上海返回江西农村,继续坚持翻译。最后,1938年,在日寇铁蹄下处于战争状态的上海,出版社的留守人员和郭大力一起,日夜奋战,印制出版了这部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终于把《资本论》献给了日益觉醒的中国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筹建过程中,诞生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第一个中文单行本《共产党宣言》。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开展活动的初期,就在上海正式成立了我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党中央宣传主任李达亲自主持的人民出版社的任务是:秘密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和翻译著述。它曾拟定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和11种“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丛书”。由于反动势力的迫害和人力物力等困难,尽管李达同时兼任编辑、校对和发行等工作,出版计划也未能完全实现。实际只出了3种“马克思全书”。但是,在人民出版社的带动下,二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译文显著增多了。
二十年代初,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只能靠零散的个人提供译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解放社,专门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文献。中宣部长张闻天在延安马列学院建立了专门负责编辑、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的编译部。随着奔赴延安抗日的知识分子日益增多,中央军委、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单位也纷纷成立编译部,翻译恩格斯的军事著作和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述等等。解放社克服印刷技术、纸张严重缺乏等困难,出版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在内的大量马列著作,党领导下的三联书店则在国民党统治区陆续翻印出版这些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主要著作基本上都译成了中文。
全国解放以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党和国家把马列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北京解放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随后又成立了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进入了一个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有计划、大规模开展起来的新阶段。编译局自1953年成立至今三十年中,译校马恩著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1955年开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到现在50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已译校完毕。这样,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撰写的大量著作和书信(除一部分读书札记、笔记外)全部译成了中文,总共3,200余万字。这套全集已出版47卷,今年内可出齐。它的出版将成为我国马列著作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一书再现了我国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它的出版有助于我国人民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过去的光荣传统,更高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去夺取新的胜利。当然,编写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传播史的专著,还是个尝试,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阐述得不够平衡,有些史料还须继续充实,有些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