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5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本报记者 周必忠
1982年,朝鲜北方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粮食产量竟达到950万吨。朝鲜同志认为,夺得这一胜利很重要的一条,是依靠了科学技术的力量。
朝鲜劳动党和共和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1946年,在元山兴办全国第一所农业大学。以后,各道都相继创办农业大学。从1976年起,又在各主要市郡新办农业高等技术专科学校。据农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处长沈任勋告诉记者,现在全国3,000多个合作农场中,平均每个合作农场有农艺师、助理农艺师、技术员57名,占劳动力的18%,在不脱产的作业班长和分组长中占一半以上。他们常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支骨干力量。
国家对农业的领导,从六十年代初期起就将行政领导制改成了企业式领导制。国家办有人民经济大学,专门培养农业领导干部,并且把大批专业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现在,中央、道、郡三级农业领导机构中,从一般干部到领导干部,大都是各农业大学、人民经济大学或农业高等技术专科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农业委员会委员长金成焕告诉记者,农业委员会现有5名副委员长,全部是解放后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他本人就是1957年毕业于元山农业大学农产专业的。
劳动党和共和国对没有上过大学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也十分关心,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函授大学,学习科学技术。目前,各主要农业大学、人民经济大学或农业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设有函授教育。平安北道龙川郡合作农场经营委员会委员长李昌珍,今年55岁,是个工农出身的干部,尽管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但是,随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他仍感到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于是,1968年他进入人民经济大学函授班,一直读到1972年。他说,在我们国家,不懂农业科学技术,就领导不了农业。
记者听到了关于一所农场大学的介绍。这所大学位于南浦市大安市青山里,是1981年冬成立的朝鲜第一所农场大学。副校长金麟垣介绍说,这所大学的学制跟正规大学一样,但总学时比正规大学少300个小时,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成绩并不亚于正规大学学生。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8名,学生120名,绝大多数是本合作农场的农场员、分组长、作业班技术人员和合作农场管委会的干部。他们除每年12月至第二年3月农闲期脱产集中学习外,农忙期则由老师按片
“送教上门”,学生白天劳动,晚上学习。金麟垣说,待进一步取得经验后,将来要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合作农场逐步推广。
朝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很重视。全国各合作农场都办有农业科学技术宣传室,室内陈列着本地的土壤标本和优良品种,挂着农业生产技术图表和一些农机具的构造图表,有的合作农场还设有实验室。合作农场的总农艺师还根据统一的教材,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定期给分组长、技术员以上人员进行实物教学。一般农场员则到作业班宣传室参加定期学习。国家规定农业干部和农场员每年1月份要分期分批进行半个月的学习,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上一年的农业生产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并研究改善的措施。通过这些活动,使每个农场员很好地掌握播种、育苗、插秧、施肥、除草、灭虫、灌水等农业生产技术,这样,通过科学种田,增产、高产也就有把握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