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工程教育结构需要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7
第3版()
专栏:专论

工程教育结构需要改革
张光斗
内容提要:各种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高专、中专生等,要有适当比例。工程教育结构中各个层次也应有适当比例。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结构失调,大学的比重过大,高专、特别是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比重过低,工程教育结构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赵紫阳总理讲:“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我认为,工程教育更要面向经济建设,培养工程科技人才,出工程科技成果。
工程教育面向经济建设,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工程科技人才,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经济建设需要各种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工程教育应是多层次的,如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高专、中专、技工学校等,每个层次也可有几种培养模式和规格。
工程教育各个层次都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专业宜较宽,知识面较广,重视培养能力和创造性。这样,有利于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也易于适应。必须保证教学质量,不能为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现在,我们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要还没有很好预测,工程教育结构层次失调。因此,首先要根据经济建设计划,深入调查研究,弄清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各个层次、各种专业、各种规格远近期人才需要的预测。
人们都说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少,但是说不清究竟需要多少。有人说,外国一万人中有多少工科大学毕业生,我国只有多少,由此就说我国少了。这不够全面,因为各国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条件也不一样,工程科技人员的需求与工业企业的数目和规模有关,而不是直接与人口成比例。目前我国工科大学每年招生约9.5万人,美国工科大学每年毕业生为6.5万人,法国约1万人,西德约2万人。所以,我国工科大学每年招生数已有相当规模。
经济建设需要的各个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要有适当比例。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个比例一般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高专毕业生,三四个中专毕业生,十个以上技工学校毕业生。他们的工业企业中,普通工是很少的。国外的经验也只能供参考,但是经济建设中需要的大学毕业生比重较小,高专、中专毕业生比重较大,技工学校毕业生比重更大则是无疑的。
我国计划每年招生数中,高等学校与中专的比例为1∶1.27,到1985年为1∶1.25。还有增办高等学校走读生和分校的趋势,如包括这些在内,这个比例将倒转。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经济建设中有大量一般性工程技术工作,中专毕业生就能做,不需工科大学毕业生来做。工科大学毕业生应着重搞开发、创造、革新,带动科学技术进步。如果中专毕业生少了,则很多大学毕业生就要做中专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在教育上极不经济,我们教育经费很紧,不能这样办。如果这样办,需要的工科大学毕业生数量将很大,我们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难于办到。由于大学里所学的课程很多用不上,大学的教学质量也难于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生不做开发、创造、革新工作,会影响科技进步,影响经济建设。
最近,有关部门对上海、北京等地一些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工程师与技术员的数量比例一般在5∶1以上,最多的达9∶1,严重倒挂,很多工程师在做技术员的工作。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中有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而只有极少实验员和助理人员,许多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做实验员和助理人员的工作。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人员结构倒挂,不能合理配套,使生产、科研、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会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情况可以证明这一点。
总之,各种各类工程科技人才,要有适当比例,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技术才能迅速地进步。为此,工程教育结构中各个层次应有适当比例,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加以确定。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结构失调,倒挂现象严重,大学的比重过大,高专、特别是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比重过低,必须大力加以调整。工科大学应着重提高教学质量,稳步地发展。高专要增设,特别是中专和技工学校要大量增加。要把一部分普通高中改为中专、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这是工程教育的一大改革,需要教育、工业、劳动、计划等部门通力协作,才能改革好。这还涉及到师资、房屋、仪器设备、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工程教育结构一定要改革,也一定能改革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