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8
第5版()
专栏:

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
胡 鉴
在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上,我们正在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观念。
确立这样真正科学的观念,不是一件容易事。譬如,如何认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关系,便长期存在不少混乱。过去多少年把工人尊为老大哥,把知识分子贬为臭老九,而目下却又常常听到“老九上了天,老大靠了边”的喟叹了。表现形式不一,思想障碍却同出一源,就是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绝然对立起来。
其实,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是绝然对立而是有其统一性的。我们之所以习惯地称从事某些工作的人为体力劳动者,称从事另一些工作的人为脑力劳动者,不过是就其所从事的工作中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或是脑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言罢了。事实上,不可能存在根本不用脑力的体力劳动,也不可能存在根本不用体力的脑力劳动。
首先来看体力劳动。农民种庄稼,大概要算地地道道的体力劳动了吧?但是,即使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种地也不是丝毫不动脑筋就能种得好的。试想:犁地,选种,育苗,插秧,施肥,浇水,耨草,除虫,收割,扬场,哪一样活路里面没有一套学问?如果一点不琢磨,一点不运用“心之官则思”的功能,能把庄稼种好吗?种地如此,其他的体力劳动也如此。古今中外的能工巧匠之所以成其为能工巧匠,除了体力劳动之外,没有一个不是很运用了一番脑力的。所谓心灵手巧,不正是说的这种功夫吗?而人们之所以一般地把他们称作体力劳动者,乃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体力劳动的比重较之脑力劳动的比重为大就是了。
再举个例子来说,专门搞体育的运动员,究竟算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现在好象还没有谁出来下过定义。一般看来,运动员的工作肯定是体力劳动用得多,这是没有疑问的了。但是在孙晋芳、郎平这样的体育名将面前,谁不佩服她们的胸有成竹,机智灵敏?她们的脑力用得还少吗?至于象棋大师,围棋国手,也是运动员。他们工作起来,却是正襟危坐,屏息凝神,半晌才动一动手指头。这又该怎么算呢?宜乎迄今还没有人来给运动员定个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的称号了。
反过来再看脑力劳动,道理也是一样。教师授课,医生诊病,学者著书,画家绘画,音乐工作者唱歌弹琴等等,人们莫不以脑力劳动称之。但是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哪个不需要运用体力?讲课不用体力?挥毫不用体力?引吭高歌不用体力?许多乐队指挥一场演奏下来还汗流浃背哩!而人们之所以把他们称作脑力劳动者,也只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脑力劳动的比重较之体力劳动的比重为大就是了。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原来体力劳动用得多的许多工作,逐渐地需要更多地运用脑力劳动了,原来的体力劳动者需要有更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了。脑力劳动在人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将普遍地提高起来。这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客观的发展趋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按照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趋向来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划分必将趋于消失,人类将彻底摆脱一切旧的分工,真正地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这是将来的远景,但却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不过,即使到了那样的阶段,也决不可能从人类社会劳动中完全消除体力劳动。试想,有朝一日,一切原来要较多地使用体力劳动的工作,都只要按按电钮,或者调调计算机就可以完成了,但那一按一调,不也仍然是体力劳动吗?
我们应该在对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问题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至于那种长期束缚着我们的头脑,障碍着我们的眼光的陈旧的观念——诸如嘲笑脑力劳动者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鄙视体力劳动者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等,无论这些看法是怎样来的,都是陈旧的,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不相容的,都应该被我们所摒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