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劫后十年吊荒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8
第7版()
专栏:

劫后十年吊荒城
陈积昌 周国铭
晨曦初照,碧天无云。在从大马士革至库奈特拉的公路上,我们隔窗眺望,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果树、绿油油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房舍。优美的自然风光,几乎使我们忘却了此行的目的地是个一片凄凉的劫后荒城。
库奈特拉原是一座拥有7万人口的富庶的城市。街道整齐,通往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叙利亚其他城市的公路四通八达,历来是叙利亚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由于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这里又是闻名的水果蔬菜之乡。
晴天一声霹雳,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发动了野蛮的侵略战争,从此打破了库奈特拉人民和平安谧的生活。以军占领以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使整个城市人心惶惶,鸡犬不宁。1973年10月战争时,叙利亚军民浴血奋战,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经过几个月英勇鏖战,终于在1974年6月收复了该城。然而,就在叙利亚军队即将解放库奈特拉之际,以色列当局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它的军队在撤退之前摧毁整个城市。当时,以色列军队把库奈特拉的居民强行赶走,使他们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然后用大炮、火焰喷射器、炸药等各种毁灭性的武器硬是把一个好端端的城市破坏殆尽。
库奈特拉省外办负责人把我们带到了现场。昔日库奈特拉的英姿已不复存在,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断垣残壁,遍地是碎石瓦砾。田园荒芜,杂草丛生,满目疮痍,一片凄凉。除了飒飒的风声之外,听不到半点声息,整个城市象死一样沉寂。主人含着沉重、激愤的语气对我们说:“这就是以色列撤退时留下的库奈特拉。”
我们来到了西北角的一座残缺不全的破楼前。这原是一所拥有300个床位、4层楼的中心医院,以色列军队占领后曾把它改充兵营。现在中心医院大楼的面目全非,门窗已全部被掀掉,楼墙已是弹痕累累、千疮百孔。大楼背后有一块广阔无垠的荒野,原是墓地。以色列军队撤退时连死人也不放过。残暴而贪婪的侵略者捣毁了坟墓,盗走了所有陪葬的金银铜器,把尸体挖掘出来暴露在外。当时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后来附近的老乡又重新把这些尸体掩埋了起来。
从中心医院到剧院的路上,要通过一条宽阔的街道,主人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原是一个商业区,主要商店就集中在街道的两旁。但是现在这些建筑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堆残砖乱石。就连我们看到的剧院也没有能幸免。从远处看去这座建筑似乎还较完整,但走近一看,满墙伤痕斑斑,剧院内部也被毁得不成样子。
离剧院不远的西侧就是叙利亚与以色列的停战分界线。两边都架设了铁丝网,中间有约50米开阔的缓冲地区。向前方望去,我们清楚地看到戈兰高地连绵起伏的几个山头。以色列军队在那里建立了现代化的电子监听设备,虎视眈眈地日夜监视库奈特拉的动静。而在戈兰高地上,以色列又在重演他们在库奈特拉所犯的罪行,强行拆毁阿拉伯居民的村舍,在霸占的土地上建立起以色列的居民点,企图永远并吞这块阿拉伯领土。
在分界线的一个前沿岗哨,我们碰到了几位叙利亚青年军官并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为了国防需要,才投笔从戎,现在服义务兵役。一位叫伊卜拉欣的军官,原来是霍姆斯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性格热情开朗。他说:“以色列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迫使我们不得不拿起枪来。我们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这时站在旁边的另一位军官,用手指向前方,气愤地说:“请看,在我们叙利亚的领土上,居然挂出以色列的牌子!”我们拿起望远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以色列占领区一侧一所白色房子的墙前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欢迎来到以色列。”看到这块刺眼的牌子,我们感到非常气愤。老殖民主义者不正是这样侵吞别人的家园,为自己开拓“新边疆”,在别国土地上竖起自己的界碑吗?
临别时,陪同我们的亚辛·法奥利沉痛地说:“库奈特拉的人民至今仍流散在叙利亚各地,他们日夜盼望着能返回家乡,重建家园。现在由于以色列还占领着戈兰高地,库奈特拉仍处在侵略者的炮口底下,成千上万的居民只能继续度着流浪生涯。”他停了停,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的。”是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黎明必将战胜黑暗,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坚信,库奈特拉人民返回和重建家园的愿望必定能实现。(附图片)
季力群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