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包”活了社办企业 宣城县双桥公社十一个社办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贡献增加了,新老企业日益兴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1
第2版()
专栏:

“包”活了社办企业
宣城县双桥公社十一个社办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贡献增加了,新老企业日益兴旺
本报讯 安徽省宣城县双桥公社位于城关郊区,交通方便,经济信息灵通,但过去社办企业发展不快,仅有的油厂、拖拉机站、农机修配厂等四五个支农服务单位,经济效益很差。
这个公社推行农业“包干到户”责任制后,社办企业的经营管理仍然是吃“大锅饭”。社队企业的职工及其家属都承包了土地,长此下去,就会出现承包农田的手有劲,办企业的手没劲。同时企业负责人又没有经济责任,亏损了公社补。要改变企业的现状,只有把“包”字引进来。于是,去年3月决定先在拖拉机站试点,实行站长承包,单机核算,责权利挂钩。
公社拖拉机站有13名职工,7台拖拉机,站长的责任是完成公社下达的计划和上交利润任务。到年底完不成或减收亏损,机站关门,领导自动离职。签订合同后,站长立即发动职工民主讨论,承包任务很快落实到人。每台机车固定两人,自开自修自养,收入分机核算,利润分成。每台机车出一趟车,从收入中提取5%补助个人,机车月收入除去油料、上交公社的利润和机站应负担的费用外,其余对半分成。年终超利润部分二八分成,个人得80%。
这样改了以后,机站开始“活”起来了,过去存在的机车保养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都迎刃而解。机站在缺油停车两个月的情况下,全年总收入仍和1981年相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全年获得利润3,446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7%;职工的年人均工资由1981年667元,增加到725元。
拖拉机站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在全公社很快引起反响。有些人毛遂自荐,自筹资金,先后向公社承包兴办黄沙站、预制厂、农机修配厂。公社经过反复研究,同意社员承包三个企业。
这种允许个人集资入股、承包办企业的办法,效果显著:一是建厂快,这三个单位都是当年建厂,当年生产,当年受益。二是经济效益高,三个新办企业,1982年共上交公社利润8,700元,上交国家税金1,400元。三是不要公社投资,对国家有利,集体有利,个人也有利。
接着,公社在所有11个社办企业,全面推行了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去年除一个单位外全部有盈利。 库仁校 徐赋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