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边塞晨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3-29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边塞晨色
王一地
朝阳刚刚升上吐牧尔峰,阿克苏的巴扎(集市)就热闹起来了。
古老的民歌在空中热烈地回旋,鼓荡得人们心里热火火的。大街上,最先出现的是那些性急的小伙子和年轻的姑娘。他们头上戴着小花帽儿,有的骑马,有的风快地走着;达达姆(老大爷)骑着小毛驴颠颠跑着,后头的驴驹撒欢儿跟着,那飞跑着的巴郎(孩子),有的抱着小兔,有的提个木笼,木笼里有十来只鸽子,引动孩子们立刻追上去,商讨着交换优良品种。维吾尔同胞喜欢吃辣条子(凉粉),辣条摊子的生意早早就兴隆起来。招呼买卖的姑娘,把洗得锃亮的瓷盘儿立在描花的架子车上,两手飞快的忙碌着。只消一角钱,就能调一盘抹着香油,浇着椒盐香料的凉粉了。
那丰富多采的百货摊子,也由一辆辆描金花车拉到街上来了。卖货的大娘,独出心裁地搬出一张双人床,支上彩条篷布;床前头摆着货物,任顾客挑选,她在床后头坐着,热情地招呼着:“彩光丝绒,上海的新料!”就象鲜花引来蝶群,立刻围来一群姑娘,叽叽嘎嘎说笑着,互相争扯着衣料儿往身上比量。
一阵阵清脆的铜铃声从人海里传来,那是吐依木大叔的马车来了。车上满满地装着花皮西瓜和青椒,还有拳头大的紫皮蒜。车前头的空当里,铺着花毡,老伴儿披着雪白的头巾坐在上边。又白又胖的小孙孙,枕着奶奶的腿,蹬着两只脚丫儿,学着爷爷朝人群喊着:“过西!过西(闪开),呱!”马脖子上和彩花鞍子上,挂着八个铃铛,哗啷哗啷,就象一首永不停歇的乐曲,真叫吐依木大叔心醉!马已经跑得不慢了,在人群密集地方,他还要使劲甩上两鞭。
“嘿呀!好大的青椒!”终于迎来了称赞。
“托党中央的福喽!”
再看那一溜两行的肉摊,的溜当啷吊着一整片整片牛羊肉,都是刚宰完,那鲜嫩的肥肉还温吐吐的呢。那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烤肉串,十多年不见了,如今又炉火熊熊,每架炉前都围坐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有滋有味地吃着。掌火的小伙子,心里过于畅快,他肩上搭条彩条布巾,笑眯眯地亮着嗓子喊:“亚尔达西(同志),不要光站着看么!尝尝这肉串子香不香么!”喊着,撒一把盐花香料,吱啦啦,那一排冒油的肉串上,冒起一股青烟,噗出浓浓的肉香直钻鼻子,不由你不坐下吃几串儿。
那烤羊肉包子的炉前,更是活跃的中心,数不清多少顾客,有的围着烤坑等拿热的,有的坐在铺着红毡的床上谈笑风生地吃着。包子馅是大块鲜羊肉加洋葱,由两个老人在包,一位大姐忙着往烤坑里贴。那和馅的大婶,腰上系条围裙,闪晃着耳坠子,一边在奋力地切肉,一边不断地朝支着篷布的木柱底下望着,那里坐着个英俊的小伙子,穿件杏黄夏衫,还用一把彩光闪闪的维族小刀子削葱头。他干得悠然自得,可决不苟且。白里透红的脸面上,始终挂着微笑,那神情既认真又腼腆,又掩藏不住一股难以洞察的乐趣。
不要以为这是个家庭作坊,不是,这是间国营饭铺儿。肉类一多,就增设了备受欢迎的民族风味的烤包子,还搬到街上来营业。饭铺的负责人就是那位切肉的大婶。削葱头的小伙子叫阿不立自,是刚参加工作的知青。他削葱头算是第一课,还不熟练呢。
“这不要紧,尽心做——可别削了手,小心。不出一月,就是能手啦!”那切肉的大婶鼓励他说。
啊!富饶的生活,给边疆人们带来多大的快乐,一切都充满着生机,一切都欣欣向荣。生活的节奏特别的明快、欢畅,就象雪山上下来的春水,欢腾奔跃一样。也许那赶车的吐依木大叔、切肉的大婶、削葱头的小伙子,心里的热流就沸腾着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