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上海工商界记忆犹新 美货泛滥成灾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1-18
第2版()
专栏:

  上海工商界记忆犹新
美货泛滥成灾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美货滚滚而来,棉花、香烟、洋酒、奶粉、尼隆丝袜、玻璃皮包等在中国市场大量廉价倾销,结果逼使中国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这些事实,上海工商业家是记忆犹新的。
谁制造了那些灾难呢?重复那些创痛的记忆是有着必要的。同时,应该让工商业界明确地认识到:带给我们以无限灾难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美国帝国主义。
美货泛滥成灾是怎样来的呢?
抗战胜利后,美蒋继续勾结,把大量剩余物资“援助”中国,因此美国取得了国民党政府行政上的监督权,加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一九四六年二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受了美帝的指使,实行了所谓“外汇政策”,公布汇率为伪法币二、○二○元对美金一元。这个汇率显然是偏低的,这对美国物资的倾销是极有利的,相反的方面,则扼杀了中国的物资出口。那时候的物价较抗战前的物价上涨约四千倍,而汇价只上涨约六百倍。拿一九四六年五月间生丝市价来比较,就知道这种“外汇政策”的殖民地化了。当时,国内生丝市价每担三百十万元,美国市价,折合伪法币仅二百五十万元,再加上运费、关税,每担生丝运往美国销售,就要亏折一半。中国的出口贸易被无可挽救的扼杀了。
美货的倾销是无孔不入、无微不至的。
尼隆丝袜在上海独占畅销,把许多袜厂挤翱挎了,一九四六年六月,上海袜厂只每日开工三、四小时,这样减产还不行,结果大型厂中国、勤益、福康等十家都相继停了工。
克寗、勒吐精奶粉的风行上海,把上海的牛奶棚也压坍,乳牛业被逼着要请愿。
骆驼牌、吉士牌香烟的廉价倾销,把上海的卷烟厂弄得奄奄一息。一九四六年,全市有八十余家烟厂,开工的还不到半数,而开工的烟厂,都在半停顿的状态下。
一九四六年上海制罐食品工业本来有一百八十余家,到第二年只剩下五十余家。
毛织业大纶、亚中毛织厂也在这时候相继关了门。(转载上海新民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